2012-12-26 01:07:53
“不斷理順農產品價格,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利潤;要不斷增加農業補貼使之成為發展農業的有效政策工具。”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金微 實習生 劉超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金微 實習生 劉超發自北京
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基調下,農業補貼有望獲得進一步提高。
昨日(12月25日),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在“糧食九連增”新聞發布上表示,農業部將著力完善扶持政策,構建新一輪糧食增長“助推器”,“穩步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臨時收儲政策,穩定擴大‘四補貼’政策規模,開辟新增補貼項目。”畢美家說,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關鍵需要強有力的扶持政策。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從長期趨勢看,隨著國家財力的不斷提升,農業補貼的能力不斷增強,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補貼支持力度,是今后我國發展進程中的必然選擇。
重視提高農業補貼
日前剛剛結束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到“要不斷理順農產品價格,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利潤;要不斷增加農業補貼,使之成為發展農業的有效政策工具。”
按畢美家的說法,近年來我國對三農的扶持特別是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九年前,一年扶持‘三農’的資金只有2200億元,2012年達到了12000億元,相信2013年在今年的基礎上還會有新的增長。”
“我國對農民直接補貼逐步成為支持農業的重要方式,”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對農民的直接補貼措施,成為現階段我國農業補貼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程國強認為,現階段農業補貼政策的核心目標是保障糧食安全、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優先保障實施,“綜合目標則是確保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農業競爭力、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多功能等,須在實現核心目標的基礎上,統籌兼顧。”
推進功能區建設
2012年全國糧食生產創下58957萬噸的佳績,實現了歷史罕見的“九連增”,但同時糧食增長靠增加面積已經非常有限。畢美家對此表示,今后將主要依靠科技提高單產,要改善基本設施條件,挖掘科技增產潛力。
畢美家表示,今后農業部將加強高標準農田和現代裝備建設,建設一批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創新科技推廣平臺,深入推進高產創建;培育新一輪糧食增長“骨干隊伍”,發展一批種糧大戶,扶持一批種糧合作社,打造一批家庭農場,建立一批專業化的服務隊伍。
同時,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在13個糧食主產區劃定一批糧食主產市、主產縣,打造一批能夠提供穩定糧源的國家隊。穩步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臨時收儲政策,穩定擴大“四補貼”政策規模,開辟新增補貼項目。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