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12-25 08:46:07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指出,在歲末年初的各項重點工作中,首要即是認真總結并深化發行體制改革,通過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采取多種方式對在審企業進行疏導分流。
與此同時,一項重要政策的時間節點即將到來,代表場外市場建設與監管的綱領性文件《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將于2013年1月1日起執行;公開轉讓、定向發行、定向轉讓、投資者準入門檻等相關實施細則有望在未來3個月內逐步落實,并預計2013年上半年交易制度正式改革以及第二批園區擴園將同時進行。
相較場外市場的火熱,主板、創業板市場卻面臨嚴重的IPO堰塞湖之困。截至12月14日,滬深兩交易所共831家IPO公司等待發行。其中,已過會待發行公司90家,初審中170家,落實反饋意見中473家,已提交發審會暫緩表決2家,預披露63家,中止審查22家。
故此,從長期看,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符合國家宏觀金融戰略;而短期,通過新三板、全國性場外市場、區域性場外市場吸納過剩的IPO資源,有望成為疏導堰塞湖最合理的政策選擇之一。
對于場外市場的大力發展,最先惠及的便是券商。但同時,圍繞市場建設方針,券商們也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海通證券(600837)、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建投、齊魯證券、申銀萬國、興業證券(601377)等與地方政府頻密合作,各自設計著區域性OTC建設方案。
承銷保薦是首塊爭奪蛋糕。據統計,已有65家券商獲得代辦系統主辦業務資格。其中,19家上市券商均獲得資格。從市場份額來看,申銀萬國、國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在新三板市場上掛牌企業家數分別為47家、31家和14家,其市場份額分別為21.2%、13%和6.3%,位居新三板市場推薦榜前3甲。
其次,部分券商戰略性參股地區性場外市場,有望分享巨大發展收益。
相較新三板,區域性場外市場的門檻進一步降低,監管層日前下發的《證券公司參與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管理辦法》(討論稿)顯示,券商參與該市場的硬性條件包括:凈資本不低于10億元;在區域性市場所在地注冊或設有分支機構;各項風控指標符合規定等。
據券商業資深人士透露,全國各地都在陸續推出當地的股權交易中心,如山東、上海、廣東、深圳、天津、浙江、江蘇、新疆等地,其中已有10多家券商入股各地股權交易中心。
記者查證,浙江股權交易中心五大股東里有兩位是券商,財通證券和浙商證券分別持股10%;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股權結構里,中信證券(600030)、國信證券、安信證券分別參股30%、25%、20%,其中中信證券出資不超過1.5億元。同時,廣東省的唯一股交中心廣州股權交易中心也于近日開業,上周掛牌企業的數量已達100多家,為其提供服務的券商主要是廣州證券。
此外,宏源證券(000562)、興業證券、東吳證券(601555)、國聯證券、南京證券、東海證券等也正在介入所在省市的OTC市場建設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