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8 00:59:46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實習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昨日(12月1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編寫的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如果只考慮征繳收入(不含財政補貼),2011年,13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險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計766.52億元。
《報告》指出,雖然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余規模很大,2011年達到4130億元,但是如果剔除高達2272億元的財政補貼,再剔除由擴大覆蓋面而導致的“補繳”1511億元,當年的收支余額僅為347億元。如果再剔除“預繳”和“清除歷史欠費”等因素,2011年當期幾乎沒有任何余額。
《報告》同時強調,很多地方政府熱衷于制定“補繳政策”,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擴大當期基金收入,彌補支出缺口,但卻又加大了未來支付風險。在發布會上,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這種得益于政府補貼的基金累計結余的快速增長,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他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經濟增長將進入結構性減速的通道,財政收入的增長也會相應趨緩,指望長期財政補貼的代價顯然會越來越高昂。
《報告》顯示,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31個省市自治區加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數量有所減少,由2010年的17個減少到2011年的14個,但是收支缺口卻明顯加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88億元,達到767億元。《報告》稱,收不抵支的省份主要發生在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地區。從整個試點情況來看,做實個人賬戶的推進工作并不樂觀,個人賬戶空賬規模依舊很大。
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透露,到2011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2.5萬億,但個人賬戶實有資金2703億元,空賬金額高達2.2萬億元。由于空賬規模巨大,在做實個人賬戶上,地方政府顯得力不從心。《報告》指出,由于投資體制沒有改革,存銀行的保值方式必然會導致出現巨大的貶值風險;即便結余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幾個省份,僅靠自身形成的繳費沉淀也不可能做實個人賬戶。
《報告》認為,在不考慮財政補貼的情況下,提高養老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養老保險繳費收入資金流的收入、支出、管理與核算的層級)是解決這些省份養老保險失衡的根本途徑。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