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12-15 15:34:24
從《蝸居》到當下熱播的《買房夫妻》,一部部都市買房血淚史讓人們唏噓。
穩定的意義
"房價上漲,是因為丈母娘需求。"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一位人士笑稱。
此前,武漢某一地產商廣告語中寫到:"丈母娘說,結婚不買房就是耍流氓!"。同時,在近年與房子話題有關的影視作品中,丈母娘對姑爺百般考驗,一貫是以刁蠻、專橫、無理的形象出現。無形之中,丈母娘幾乎成為了十大惡人之首,將姑爺和丈母娘放在了對立面上,兩者之間勢如水火。
古往今來,新人結婚需要男方提供一些嫁妝,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習俗。從80年代流行的"16條腿抑或32條腿",再到后來結婚必備三大件,幾乎都是出自丈母娘之口,女孩子即使有自己的立場和需求,也會習慣的說:我媽說……。
其實,丈母娘只是男人的最佳假想敵,但絕不是男人的真正敵人。
愛情終極理想的目的地是婚姻,婚姻卻又不同于愛情,需要物質生活作基礎,這也是婚姻生活的本質。做為丈母娘往往以過來人的眼光審視男方是否具備給自己女兒帶來幸福的基礎。同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沿襲著男尊女卑的舊時觀念,丈母娘會有意無意的習慣認為女兒嫁人就是吃虧,擔心日后會吃苦受罪,所以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是個門檻。即使是所謂的嫁妝,或者是婚房,不過是希望可以換得日后的穩定,將直接影響婚姻不穩定的因素徹底的扼殺在搖籃中。
記者的一位朋友是個熱心腸,熱情于為單身男女做月老。他認識了一位老母親,家里有一位待嫁的姑娘。她的要求十分明確,不論男方是什么樣的條件,但是一定要有房,哪怕只有50平米。她說出了她的理由,"現在有很多男的結婚沒房,這樣的婚姻就很不踏實,男孩子也容易變得沒有責任感。有朝一日男孩子經濟條件好了,能買的起房了,也就開始變壞了,擔心自己的女兒會吃虧,會不幸福"。這應該是普天下母親們都有的顧慮。
當下,不可回避的是現實社會中的不穩定性因素過多,這也直接沖擊到了家庭,離婚率年年走高。僅以北京為例,目前就達到了39%的離婚率,這其中的各種緣由皆不相同。情感的因素父母不能干涉,丈母娘唯獨能做的就是在房產證上要求寫上自己女兒的名字。即便如此,在新頒布的婚姻法中修正到,房屋產權不以房產證的署名為準,即使日后分道揚鑣,其歸屬權都由出資人所有。這也無形中讓女孩子在選擇婚姻的時候更加謹慎,房子也變成必須品了。
拋開丈母娘的"需求",僅從女孩子自身的角度而言,她們也希望由男方能提供婚房。李瑩對記者講到,雖然現在自己的條件不允許買房,但內心十分渴望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一來是因為自己身邊的人幾乎都有房,別管大小,別管什么位置,也不論裝修檔次,也算都有個窩,如果自己沒有,就會感覺特沒面子,甚至沒底氣。如果有了房心里就會變得踏實,即使背負著巨額的房貸她也愿意,至少不會因為擔心房東催著搬家而睡不踏實。她向記者講到,在畢業的5年時間里她先后搬了9次家,她說再也不想過那種沒有安全感的日子了。
在記者隨機采訪的女孩子中,也幾乎異口同聲地講到,"房子是必須要有的,即使比自己大幾歲,即使不帥,但物質基礎是選擇結婚對象的第一條件。"并且直言道,"這個社會的就業壓力大,自己的工作有很多不確定性,男孩子也應該盡量的給女孩子一定的保障,這是由性別差異帶來的家庭分工,所以很多女孩子認為嫁人即是改變命運的機會,青春不常在,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雖此種說法有極端之處,但不難看出,這是擺在男人面前必須面對的現實。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