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11-23 08:55:04
每經記者 王霞
前不久在港上市的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又有新動作。
昨日(11月22日)復星醫藥宣布,將在張江建設創新研發基地。據了解,園區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預計35億元,投資建設周期為8年,今后研發重點聚焦于大分子生物制藥以及小分子化學創新藥物。
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直以來,復星醫藥致力于投資并購,公司聚焦主營業務的發展戰略此次更加明顯。
聚焦制藥主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項目建成后預計實現工業產值100億元規模,研發中心之后將聚焦于法分子生物制藥,包括主要用于腫瘤、關節炎治療的單克隆抗體的,以及小分子化學創新藥物等。而目前,公司旗下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宏漢霖)正致力于研發多個單克隆抗體藥物,成為其大分子生物藥研發平臺。
一位業內分析師向記者透露,復宏漢霖從事單抗藥物的研究生產,目前已經有一個品種進入臨床申報階段,預計2016年可以上市,另外1個處于臨床前。
同時,此前,公司研發是在舊金山做前期、在重慶做中期、而在上海進行新藥注冊。但公司方面表示,未來公司的上海研發中心將會成為其核心研發基地。
而復星醫藥進駐研發中心聚集地張江藥谷,背后是其國際化的企圖。公司董事長陳啟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進駐基地園區,一方面昂面希望產生聚集效應,專注于醫藥高端研發及管理、營銷和國際業務,同時更希望產生基地效應,未來和國際知名公司有所合作。
記者了解到,跨國藥企也扎堆聚集于張江藥谷。羅氏、葛蘭素史克、輝瑞、禮來等跨國藥企紛紛進駐張江。而實際上,在去年9月份,復星醫藥就已經與世界醫藥、保健及生命科學領域的領先供應商瑞士龍沙集團簽訂協議,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中國市場急需的高技術壁壘的藥物。
數據顯示,目前生物藥產業已達140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規模,僅單抗藥物一類,2011年的全球銷售額已超過560億美元。
未涉及H股募集資金
陳啟宇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公司此后會更加聚焦職業,預計每年投入總收入的5%-8%到研發上來。同時,公司會逐步加大研發比例,但是無論是內地藥企還是跨國藥企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一位業內人士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際上這個研發比例相對于跨國巨頭15%左右的研發費用還較低,但是一直以來內地企業研發投入比例較低,"能夠達到5%以上的就已經屬于不錯的,內地企業研發比例較低一直以來也制約著藥企的發展。"
雖然在上個月公司已經完成了在港上市,并募資53億港元,成為內地第三家"A+H"上市公司。但據記者了解,該研發項目的建設投資并不涉及到港股募資。
"公司對于該項目已經考慮了2-3年,目前該項目沒有涉及到H股募集資金,更多的還是使用公司現有資金和公司之后的收益。"陳啟宇表示。
而對于公司H股募集的資金,其招股資料顯示,其48%或約19.54億港元將用于收購以及與醫藥制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等進行整合;23%用于償還債務;19%將用于為現有研究及發展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余下10%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前復星醫藥一直致力于投資并購,其旗下子公司眾多,其中絕大部分為控股公司。從2009年9月到2012年7月,復星醫藥涉及多項兼并收購,合計完成11筆并購交易,涉及現金總計約30億元人民幣,涉及醫藥分銷、化學藥、中成藥、原料藥等領域。
齊魯證券胡德軍發布的研報認為,很明顯公司的戰略目標是旗下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業務板塊,如果考慮并購,其進入內地藥企第一梯對的進程會加快,但同時也存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超預期,以及新并購公司業績大幅度低于預期的風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