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11-15 10:15:34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邁出新步伐
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社會各界人士認為,設定這樣的發展目標,表明未來中國將更加注重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將明顯增強。
新疆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寧表示,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這對西部特別是新疆具有現實意義。今年前8個月,新疆非石油工業增加值歷史上首次超過石油工業,石油工業“一業獨大”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這跟新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密不可分。
福建屏南縣委書記林共妙說,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同地區有不同選擇,目標是科學發展,路徑上應是因地制宜。屏南不適合搞工業,我們就專心致志把旅游業做大做強,近年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接待游客人次從2004年的3萬人上升到現在的130多萬人,直接帶動了地方老百姓就業增收和城市建設發展。
山東淄博市博山區委書記許冰則表示,抓好大項目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載體,是強化生態文明、加快內涵發展的主要抓手。例如,山東東佳集團在博山區投資10.5億元開發硫鈦聯產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實現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
經濟發展阻礙因素有待進一步消除
接受采訪的專家表示,隨著改革深入,各種矛盾問題也凸現出來,需要我們進一步堅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心,并通過實施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政策措施逐步推進這項工作。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志明、重慶市社科院企業所所長王秀模表示,從宏觀層面上來看,目前還有多種因素制約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步伐。
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孫自鐸表示,經濟體制改革要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律調節的關系,二是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關系。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說,發展實體經濟要注重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其中包括結構性減稅、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加快金融體系改革等配套措施。同時要為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環境,鼓勵創業,這將為我國實體經濟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許光建認為,金融體制及產品的創新始終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動力。當前需要深化金融改革,運用好金融工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江西省科學院鄱陽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華建議,宜加快建立省際生態補償機制,減緩落后地區在經濟發展轉型中面臨的壓力,提高落后地區發展環境友好型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落后地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