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11-15 08:51:45
每經實習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11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8號公告稱,按照《能源領域行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經審查,該局批準《海上風電場風能資源測量及海洋水文觀測規范》等19項能源標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昨日公布的能源標準包括海上風電場風能資源測量及海洋水文觀測規范、陸地和海上風電場工程地質勘察規范、海上風電場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風力發電用低壓成套無功功率補償裝置、風力發電機組雷電防護系統技術規范、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主控制系統技術規范等。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指出,這份8號公告顯示出,國家加快風電建設的決心非常堅定,風電行業發展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大規模爆發。我國海上風電基地的建設工作將陸續鋪開,相關設備制造企業受益無窮,還有望拉動我國風電行業盡快走出困境。
蕭函認為,風能是目前除了水能之外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其未來前景非常可觀。不過,我國風電行業進入結構調整期,產能過剩、結構失衡等問題亟待解決,尤其是國內風電市場容量尚未得到有效開發,風電制造企業陷入生存困境無法自拔,而且,棄電限風的現象日益突出。
據記者了解,據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蒙西風電集中程度已經超過美國,并因此出現一定的棄風現象,更有地區的棄風限電超過了達到了40%-50%。棄風數量增加和給電網運行帶來的困難亦不容忽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今年9月的一次能源會議上了解到,去年全國風電企業因為限電“棄風”損失(不包括碳交易收入)超50億元。全國并網風電裝機的機組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全國并網風電裝機的機組利用小時數從2010年的2047小時下降到2011年的1903小時。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國全年限電“棄風”量超過100億千瓦時,相當于損耗330萬噸標準煤,或者相當于向大氣排放1000萬噸二氧化碳。去年風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同樣大幅下降。全國并網風電裝機的機組利用小時數從2010年的2047小時下降到2011年的1903小時,減少了144小時,降幅7%(當年火電同比上升263小時)。風電企業因為限電“棄風”損失(不包括碳交易收入)可達50億元以上,約占風電行業盈利水平的50%,2011年風電開發商效益整體下滑。
蕭函認為,棄風限電并非技術限制,而主要受并網問題所影響。我國風電風富足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西北,而電力需求量較大省份則以中東部省市為主,遠距離運輸電力需要電網企業的密切配合。國家相關部門、地方政府應當積極加強風電企業與電網公司的溝通交流,解決二者之間存在的利益之爭,大幅提升風電并網效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