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11-12 09:10:04
2011年,成都新能源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2億元,位居西部前列。
新華網四川頻道11月11日電(記者 葉含勇)2012年,我國新能源產業在取得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產能過剩、國際貿易爭端加劇等挑戰。一些業界人士甚至認為,包括光伏產業在內,我國新能源產業正在“進入一個寒冬”,曾經的朝陽產業正在成為夕陽產業。在這樣的背景下,于11月11日上午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自然會引起行業主管部門和業界專家的高度重視并被寄予助推新能源產業“越冬迎春”的厚望。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首席工程師到會致辭。他說:“中國在新能源設備制造、成本控制以及關鍵技術方面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但清潔能源發電所占的比例還比較低,能源利用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要努力創造更好的政策平臺和行業交流平臺,更好地為清潔電力的發展服務。”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劉漢元說:“在當前形勢下舉辦這樣的峰會,就是要集各級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媒體之力,共同探討當前產業升級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全面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使我國成為真正的新能源強國,繼續搶占全球發展的制高點。”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說:“此次峰會為推動企業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一個新的平臺。峰會把新能源發展與我國西部大開發緊密地聯系起來,對引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方向,促進西部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此次峰會由成都市人民政府聯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成都市博覽局、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雙流縣人民政府聯合承辦。峰會主要有開幕式、成都市新能源產業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2012中國(成都)核技術應用產業國際論壇、2012智能電網巡回論壇成都峰會、太陽能論壇和參觀考察共計6項活動,并配套舉辦太陽能、核技術應用、智能電網展覽等專題展覽,展覽規模為8000平方米。
除傳統太陽能論壇外,本屆峰會新增核技術應用、智能電網等論壇活動,進一步突出產業聯動優勢。其中,峰會主辦方經過3年持續接洽,和國內電力行業規模最大、影響最強的行業組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達成合作協議,共同舉辦2012智能電網巡回論壇成都峰會,實現國內最大的終端用戶群體和制造研發企業同臺交流,傾力打造新能源全產業鏈的交流合作平臺。
成都市委副書記李昆學說,成都先后獲批國家新能源裝備技術產業基地,新能源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正在成為新能源開發的熱土、新能源人才聚集的熱土、新能源投資的熱土。2011年,成都新能源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2億元,位居西部前列。
“成都將堅定不移地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壯大,努力把成都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基地和建設區,并以本次峰會為契機,進一步學習借鑒各地的先進經驗和發展成果,進一步拓展、深化與新能源龍頭企業的全方位、多層次合作,共創中國新能源產業的未來。”李昆學說。(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