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7 01:05:4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陳賢麗
每經記者 陳賢麗
8月1日,光大證券(601788,收盤價12.16元)推出上市以來首次定增計劃,擬發行不超過6億股,發行價不低于11.74元/股。昨日(11月6日),光大證券公告稱,財政部原則同意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億股股票,其中,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認購不超過2000萬股。本次非公開發行尚需股東大會批準,報證監會核準后實施。
今年以來,為舒緩資金鏈,備戰創新業務,非上市券商如銀河、國信、東方、東興、第一創業、中原證券等在排隊IPO上市融資。而上市券商則紛紛進行再融資。
宏源證券和東北證券已經在6月和8月實施增發,募集資金69.41億元和40億元;國海證券和興業證券則各融資50億元,兩者分別在5月和9月獲得股東大會通過;與光大證券差不多同時披露增發預案的太平洋擬融資不超過50億元,也已經獲得董事會的通過;國金證券不超過30億元增發預案也在9月27日獲得了發審委的通過;而10月20日山西證券也公告稱,以增發近10億元等形式收購格林期貨全部股權。
除西南證券的定增被否外,其他8家上市券商的再融資計劃都比較順利,合計增發融資大概370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370億元增發是繼2007年券商增發熱后的第二次狂潮。根據同花順數據,當時長江證券、國元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國金證券、東北證券等6家券商集中融資500多億元。
中小型上市券商喜歡采用增發的方式進行融資,而大型券商則更愿意嘗試短融券。
早在2005年,券商便采用過短融券的融資方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暫停了7年的時間。短融券具有“發行程序相對簡單、發行規模和發行時機較為靈活、籌資成本相對較低”等特點,所以短融券的重啟,獲得了大券商青睞。
招商證券在5月發行第一期短融券40億元,華泰證券不超過124億元的短融券也在7月獲批,中信證券在8月22日也宣布招標發行50億元的短融券。而在2011年才實施定向增發的廣發證券135億元的短融券也在8月27日獲批。
“短融券一般期限三個月,主要是滿足券商短期內融資的需要,比如融資融券的需要等。”某券商分析師說道。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