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10-30 08:48:59
“看周一的期貨盤,就可以猜到上下游的臉色。”一家甲醇現貨貿易商對今年來市場行為的變化感觸頗深。10月28日,甲醇期貨迎來了上市一周年。證券時報記者赴華東地區對甲醇調研發現,甲醇期貨已經成為生產商的定價和采購商議價最重要的參考指標,價格發現功能被充分利用。
電子盤式微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甲醇消費和生產地,目前全球期貨市場只有中國上市了甲醇期貨。甲醇期貨誕生一年來,改變了上下游的生產和交流方式。
王興(化名)是一名今年新入行的甲醇銷售員,他每天都會關注甲醇期貨開盤和收市價格,但是對“甲醇電子盤”的概念卻不是十分清晰。
就在一年前,電子盤曾經是每個業內人士每日必盯的窗口指標。安徽阜陽市的安徽晉煤中能化工總經理助理李成偉對甲醇期貨上市后的這一變化感觸頗深。以前上下游公司都牢盯著張家港電子盤,但是電子盤規模比較小,存在著被操控的風險,企業還須參考周邊廠家的消息報價。周六、周日也是如此。“但現在我們停止了周末的對外報價,一定要等到周一開盤。”他說,“看周一的期貨盤面,就可以猜到上下游的臉色。”
在甲醇產業鏈企業都把期貨價格作為現貨定價首要基準的同時,期現價格關聯程度也越來越高。據中能化工一位高管介紹,如果周一盤面翻紅,他們很快就能接到下游的訂貨電話,自身也會考慮是不是該推遲出貨;而盤面一旦綠了,他們便立刻被動起來,下游采購商會推遲進貨,以等待更低的價格。
“參與期貨市場之后,我們企業生產和銷售理念有所改變,現在更加注重收集市場信息,以便及時掌握上下游產業鏈動向,鎖定成本和收益。” 李成偉表示。
甲醇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用料,產業鏈下端遍布燃料、輕紡、醫療、房地產等行業,今年受經濟結構調整影響,房地產、家居等下游行業需求不旺,使得整個上下游的日子都不太好過,鎖定利潤的需求格外強烈。
期市活躍度有待提高
不少關注化工產業的人都記得今年5月14日那個“黑色星期一”。當天上午,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全線下跌,甲醇1209合約跌破3000元/噸關口并告跌停。
“那一天上午,我們四處打電話詢問發生了什么情況,發現現貨供需和產能上并沒有太大起伏,每噸只是略微下調了10元到20元。作為現貨企業,我們心里其實是有底的。”藍燕石化儲運公司副總裁李鈞回憶說,“今年期貨市場幾次大幅下跌,現貨市場整體沒有較大波動,表現較為理性。”
在一次次與市場交手中,參與者積累了實戰經驗。據李鈞介紹,西北地區是我國甲醇的主產區,而華東地區是甲醇的主要消費區。從西北地區下訂單之后運送到華東地區,大約需要10天至15天。貿易商用出廠價格加上運輸成本,可以大致算出市場均價,如果這時期貨盤面價格出現較大偏離,現貨企業參與積極性就會增強,交投就更活躍。
南京翰克斯石化公司副總經理彭耀星表示,目前甲醇市場的參與者仍然太少,市場活躍度有待提高。“如果每個月都能有主力合約的活躍程度,進口企業在遠洋的甲醇運送過來約需40天,將可以非常方便地交割套保。”
從今年價格周期來看,甲醇期貨價格基本反映了現貨市場的波動。現階段,甲醇“金九銀十”已經過去,價格又回到平均水平,分析人士基本上認為短期2800元以下有支撐,2850元以上有壓力。
根據貿易商反映,近期西北地區開工率有所提升,甲醇供應也逐漸增加,部分企業低價放貨,對周邊企業造成一定出貨壓力。華安期貨行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張華預計,現貨價格趨向穩中偏弱,今年甲醇不太可能有大行情。(證券時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