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3 01:33:4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原金 發自北京
自上月開始,BDI指數出現回暖攀升趨勢,上周五(10月19日),作為航運業經濟指標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再次突破千點,報收1010點,時隔近三個月重新站上千點。
不過,國內船舶行業仍不樂觀,BDI指數的回升并沒有帶來航運造船業的整體繁榮。昨天(10月22日),國家工信部發布一組數據稱,2012年1至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415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8.5%,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2090萬載重噸,比2011年底手持訂單下降19.4%。同比數據的大幅度下滑,表明當前船舶工業的寒冬期依然沒有過去。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BDI指數走高是因為外部刺激所致,“近期BDI指數的回暖上升是我國近期密集批復航空、機場、軌道等基建項目以及美國推出EQ3政策的短期刺激結果,并不意味著BDI指數的實質性回暖。”
盡管BDI重登千點大關,但多家機構都表示,不看好航運業未來的表現,航運業依然處在寒冬期,此次反彈很有可能是曇花一現。
高博軒也指出,“盡管BDI是經濟的領先指標,但此次BDI的回暖并不是全球經濟復蘇和需求提振的結果,而是我國基建投資加快和美國EQ3推出的短期效果,因此此次BDI指數的回暖將不能長期持續。”
工信部昨日發布今年前9個月造船業的統計數據,該數據也顯現出當前國內造船業所面臨的窘境。
昨天(10月22日),工信部網站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2012年1~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415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8.5%,其中海船為1236萬修正總噸;新承接船舶訂單量154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6.9%,其中海船為632萬修正總噸。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2090萬載重噸,比2011年底手持訂單下降19.4%,其中海船為4034萬修正總噸,出口船舶占總量的83.7%。
對此,高博軒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下,我國造船業處于發展的困境期,競爭激烈、產能過剩、需求不振、企業大量虧損是我國造船業當前的顯著特征。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