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3 02:39:59
資料圖
一級市場新股發行經歷2個月的空窗期、二級市場成交低迷,券商的日子過得緊巴巴,行業從業人員亦大受影響。首先是今年8月7日,國信證券33歲的年輕保代郭熙敏突發心肌梗塞猝死,行業從業人員健康問題被廣泛關注。隨后,多家券商如華泰聯合等保代大規模離職,分析其原因,多與薪水不濟有關。
市場有跌有漲,如果說市場低迷尚屬常規沖擊的話,那么近期管理層對新股發行前后環節的一系列動作則是“非常規”沖擊了。尤其是近日幾只新股未能成功過會、幾家券商及保代被懲罰,讓整個行業及從業人員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
券商、保代屢被追責
身處券商業務頂層的保代,如今真正感受到了高處不勝寒的惶恐。
《每日經濟新聞》近期曾對百隆東方(601339,收盤價8.14元)今年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超70%的事件進行了連續報道,本周證監會向其出具了警示函。而國泰君安保薦的珈偉股份(300317,收盤價7.68元)更因90%的利潤下滑幅度成為“變臉王”。本周證監會對珈偉股份監管談話并出具警示函,保薦人國泰君安被出具警示函,保代也被處以“3個月內不受理其出具文件”的處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線了北京某中型券商投行部的執行總經理,對于部分公司上市后業績迅速下滑的問題,他坦言,保代對企業IPO的工作主要還在于前期的把關,上市公司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保薦人自身的職業素養,目前的政策形勢變化對于保代的作用和能力都進行了強化。
本周三,國務院最新一批取消和調整324項行政審批的項目正式公布。取消和調整了證券市場相關項目共計32項。其中,保代注冊的行政審批也被取消。
對于審核制的取消,上述券商投行執行總經理表示,這并不會對保代行業帶來較大改變,取消審核制度會增加一批保代從業人員的供給,但保薦代表人這一職業本身并不必需很高的門檻,因此從業人員增加有助于行業非議的減少。
業內:投行相對PE更加艱難
記者也聯系了南方某券商前投行部總經理,該人士離開證券公司后投身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從事股權投資工作,他從投行與PE行業兩方面對目前一級市場的生態變化進行了分析。
該人士認為,目前經濟周期波動相對趨向低谷,資本市場估值回落,投行的日子相對于PE來說會更加艱難。
投行業務更多取決于整體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人氣,在2006年之后的全流通階段,投行在一級市場的業務經歷了一個行業高峰期。在經濟向好的時期,企業涉足資本市場的愿望相對更加強烈,投行業務量也隨之提升。
保代人員被證監會處罰的情況每年都出現,但近一兩年來明顯從嚴。資料顯示,2010年之前證監會對保薦代表人的違規行為多以談話方式的口頭教育為主。而最近兩三年,證監會對保代開出的罰單明顯增多,甚至有部分保代丟掉了飯碗。
對此該人士認為,證監會在IPO監管上的高強度將會是常態,保代行業自身需要一些修正,但整體來說,監管不會對行業前景產生決定性作用,反而是在經濟周期的跌宕中,投行需要學會如何自我調整。
他同時表示,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數百家企業正排隊等待上市,其中可以正常過會的比例不會太高,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相當一部分企業必然會受到業績困擾,可能會有很多公司主動撤掉申請材料,這甚至會成為一個很常見的情況。“我甚至了解到,一家券商申報了12個項目,后來聽說有10個左右要撤掉。當然這是極端情況,通常不會有這么高的比例,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目前企業的艱難。”他透露,這些企業在申報初期必然是有所準備才會遞交材料,但排隊期間,在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下,那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經受的壓力相當大。
但對于自己目前從事的私募股權投資行業,該人士則顯得信心滿滿。
“現在對我來說是非常好的投資時機。”他說,“做股權投資其實和做并購的理念類似,并購通常是在宏觀經濟低谷的時候存在機會,而對于PE,眼前的投資機遇同樣不應錯過。”
這位經濟困境中樂觀的PE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詳細剖析了自己對目前形勢的四點理解。
“在經濟回落的過程中,才能看出哪家企業在裸泳。”該人士表示,在經濟向好的階段,所有人都在賺錢,企業經營能力的好壞很難辨別,但是在困境中,那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則一定會被曬在沙灘上,目前挑選值得投資參股的企業難度相對低很多,如果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仍有一些企業顯得生機勃勃,那么它一定有其獨到之處。
另外是更主動的談判地位。在目前形勢下,一些經營相對較好、仍然抱有上市目標的中小企業,在自身融資渠道很窄的情況下將面臨很大的資金困境。因此對手上持有現金的投資者來說,目前選擇余地會大很多,能在談判中占據更加主動的地位。
第三,同行競爭強度明顯降低。實體經濟空心化嚴重,多數企業業績下滑明顯,在這種環境中,同行機構背后的LP多會持“現金為王”的思路進行下一步規劃,因此對很多投資機構來說面臨著“斷炊”的局面。
最后,更低的價格。前幾年“發燒”的股權投資市場,完全就是一場價格戰,是盲目的金錢數量的競爭。即便最終在不理性的市場中勝出,收獲的也只是巨大的投資風險敞口,甚至有虧損的可能。但在目前整個市場估值回落之后,此前10倍的價格今年最低可談到6倍,這種價格放在去年、前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IPO審核新氣象
著名經濟學家華生在與《每日經濟新聞》連線時表示,新股發行趨緩、趨嚴的導向,包括IPO審核兩個月空窗期和目前的新股發審過會率明顯降低,盡管有發審委換屆等客觀因素,但總體來看,這跟A股市場比較低迷有很大關系。
IPO審核制度愈發嚴格的趨勢持續性如何?整個準入制度會不會“一嚴到底”?華生對此則不置可否,他表示,這一趨勢與市場狀態有莫大關系,一旦經濟擺脫低迷狀態,市場人氣有效回升之后,審核制度再逐步放寬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歷史上,A股市場歷次底部區域的形成,與新股停發的時間點經常重疊。對此華生表示,這是監管層的政策與市場行為的重疊造成的市場觀點,但就目前的A股來看,并不能就此斷言已處底部區域,新股停發后市場繼續探底也并非沒有可能。
他認為,已披露的數百家企業正在排隊等待上市,審批從嚴的趨勢勢必會將排隊的隊伍繼續拉長。
長城證券研究總監向威達則對此變化拍手叫好。他表示,此前的審核制度對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是否起到有效把關作用是有爭議的。目前的政策導向變化表明了證監會對投資者負責任的態度。
新股審核制此前曾有“不審行不行”的爭論,到現在逐漸演化為更加嚴格的審批制度,故有一部分觀點認為這是“市場化的倒退”。對于這一點,向威達稱,這是對“市場化”片面化、教條化的理解方式,新股市場上目前信息不對稱、權利不對等的情況非常明顯,在此基礎上搞理想中的市場化,無異于縱容對中小股民的搶劫行為。
向威達同時強調,目前審查的重點并不應該是證監會等監管部門幫助投資者來判斷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而是應在信息披露上把關,其是否符合全面、及時、客觀的原則。
談到一些在上市不久業績便迅速“變臉”的公司,向威達的觀點更是堅決:“對于這種公司,就應該一棍子打死。”
他同時認為,控制新股發行節奏和加強監管這兩件事應區別對待,應根據市場狀態來調節新股上市步伐,但并不等同于放松標準,未來仍應持續加強監管力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