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3 02:39:25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楊維波
每經實習記者 楊維波
“國家隊”來了,這或許是本周市場令投資者感到欣慰的消息。10日晚間,匯金公司在其官方網站宣布,自10日起已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商銀行 (601398,收盤價3.84元)、農業很行(601288,收盤價2.50元)、中國銀行(601988,收盤價2.74元)、建設銀行(601939,收盤價4.14元)四行股票,并繼續進行相關市場操作。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統計,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這已經是匯金公司第四次啟動增持行動了。
事實上,匯金公司此前剛剛結束了上一輪的增持。2011年10月10日,匯金公司曾啟動了一輪增持計劃,到今年10月10日正好是一年的增持計劃結束時間。也就是說,上一輪增持時限剛剛結束,中央匯金公司就馬不停蹄地拋出了新一輪增持計劃。
10月12日晚間,四大國有銀行同時發布公告,匯金公司10月10日已經在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份。其中買入中行384萬股,農行573萬股,工行473萬股,建行281萬股。
此前,匯金公司自2008年以來已經進行過三輪增持國有銀行的行動。無論如何,匯金增持的利好消息均能夠在二級市場掀起波瀾,短線都會對大盤形成正面推動作用。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增持的利好效應越來越弱。
10月11日,上證指數低開低走,最終下跌17.07點,跌幅達0.81%。這也令眾多期待大盤將要繼續反彈的投資者大跌眼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查閱歷次匯金公司增持消息次日大盤的走勢發現,反應最強的是2008年,消息公布次日上證指數大漲9.45%,這一次大盤的反應是最弱的,增持的利好效應遭遇市場的審美疲勞,大盤漲幅遭遇史無前例的利好“滑鐵盧”。
同時,仔細比較此前匯金增持對大盤的影響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不但激發的短期效果變得越來越弱,而更為關鍵的是,這種增持并沒有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股市的運行趨勢。比如說2008年,市場是處于下跌趨勢中的,不久后大盤就跌破了增持前一日的收盤點位1895.84點,一直跌至1664點才真正見底。也就是說,下跌趨勢沒有被根本改變。2011年的情況也是這樣。
古人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意思就是說作戰時第一次敲鼓最能激起士兵們的銳氣,多敲幾次鼓銳氣也就慢慢減弱了;在這里用來形容匯金公司增持對大盤的影響,或許比較貼切。
為何匯金增持的利好消息反而使得大盤下跌呢?這背后的玄機值得琢磨。申銀萬國分析師桂浩明認為,僅僅靠增持并不能帶給股市趨勢性上漲,大環境不改變,再多的增持也不會產生牛市。要讓時下的股市能夠走好,重要的是立足改革,解決深層次矛盾,化解供求失衡的局面,而不是簡單地靠大股東增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