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10-12 08:54:07
“弱市看匯金”,這已成為投資者的一個習慣。因為每到市場的一個關鍵時點,匯金總會出手“抄底”銀行股。能夠踏準匯金節奏的投資者,肯定會有一個紅包入賬。
匯金的增持并沒有結束。匯金周三晚間公告稱,周三起已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商銀行等四大國有銀行股票,并將繼續進行相關市場操作。這是去年10月10日起匯金宣布增持四大行股票期滿之后的延續。
截至9月30日,匯金持有中行流通股比例高達96.56%,占總股本67.64%;持有工行流通股47.14%,占總股本35.43%。匯金無論在總股本還是流通股中,均為第一大股東。
有人說,后股改時代就是要進一步解決 “一股獨大”的問題。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
“一股獨大”其實并不是什么壞事。股改剛剛啟動后權威部門研究報告的一個觀點到現在仍適用: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經營績效呈正向關系。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業績越好。上市公司股權制衡指標與經營業績呈負向關系。前幾大股東持股比例越接近,公司績效越差。
當然,股權分散若能處理好制衡的問題,公司發展也可走上良性發展軌道,但要時刻提防有人惡意舉牌。在現階段來說,這并不利于公司發展。況且,現在的政策導向是監管層支持上市公司股東增持和回購。
所以,匯金的增持還會進行下去。即便匯金原則上同意今年對其持股的大型銀行分紅比例再下降5個百分點,以支持有關銀行增加以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的能力,“一股獨大”的匯金仍有較充裕的現金分紅支持其增持。據四大行2011年年報計算,匯金公司累計獲得分紅逾1000億元。
匯金增持銀行股引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價值投資。監管層一直倡導并堅持不懈的推廣價值投資理念。但各路資本對銀行股卻鮮有眷顧。
銀行股究竟有沒有投資價值?市場幾乎一致認為,目前銀行估值較低,確實是匯金增持的好時機,同時也可穩定市場預期。
再從股息率來看銀行股的投資價值。2011年銀行股的年報顯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600016)等的股息率均超過了一年期定存利率,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農業銀行的股息率達到5%以上,被喻為派現“奶牛王”。
由此看來,銀行股是價值投資最好的標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各路資本一方面不斷討伐銀行業的壟斷,另一方面卻對銀行股的投資價值視而不見。看來,價值投資的理念還需要大力進行推廣。
現在銀監會已經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強調,支持合規且財務狀況、資產狀況良好,入股資金來源真實合法的民營企業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民間資本通過二級市場在資本市場購入或增持銀行股股份也應在政策支持之列,前提是遵守資本市場的相關法規。
而截至目前,通過資本市場購入增持銀行股的民間資本僅有史玉柱一個代表,而四大行卻只有匯金在不斷的增持。銀行股的投資價值難道只有匯金明了?恐怕不是這樣吧。那為什么民間資本對估值明顯處于低位的銀行股視而不見呢?除了收益率不能滿足民間資本的要求外,還有什么原因呢?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