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9-27 08:46:18
9月26日,應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邀請,曹遠征、王巍、管維立、巴曙松、王珠林、武立東、陳甦等7位知名獨董和專家學者,就上市公司獨董的選聘機制、工作機制、激勵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的最佳實踐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研討。受邀到會的資深獨董分別來自法律界、投資界、學術界等單位。他們從獨董制度專業化、制度化、發揮獨立監督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中上協執行副會長李小雪在總結“倡導獨立董事、監事會最佳實踐活動”(以下簡稱最佳實踐活動)的意義時指出,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要建立在對公司的信任之上。充分發揮獨董、監事會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方面的作用,能夠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
座談會上,經濟學家、資深獨董曹遠征建議,應該針對不同層次資本市場的監管要求對獨董制度進行調整,例如創業板獨董制度需要創新,其設計、遴選方面的標準要與主板不同,否則會妨礙創業板的創新與創造熱情。
王巍現為力帆股份(601777)等公司的獨董。他在總結自己作為獨董的實踐經驗時指出,負責任的獨董應該以維護股東利益為目的,不斷地提出問題,不能回避問題。
中發國際資產評估公司名譽董事長管維立就獨董履職要求提出4項建議:統一制定獨董信息服務基礎要求和詳細的文件清單,進一步落實獨董到公司現場工作的要求,統一制定獨董集體對公司及公司下屬單位生產經營進行巡檢的辦法,要求獨董在公司和董事會主要負責人不在場的條件下定期會見公司管理層成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總結了自己在海外上市公司里當獨董的經驗。他建議針對獨董的考核、培訓應更加市場化;對一些盡職勤勉并且在公司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獨董,應該建立一種正向激勵機制。
銀華基金(博客,微博)董事長王珠林結合投行工作中的獨董案例指出,中上協成立后,可以考慮建立獨董專業委員會,同時建立獨董的誠信記錄,對其實行評價,建立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
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武立東利用翔實的數據論證,獨董制度作為一項舶來品,本土化的嫁接已經成功,許多上市公司設立獨董的數量占比已經超過法定的1/3。
陳甦現擔任中國平安等公司的獨董。他認為獨董制度是一種有效的“市場安慰劑”,能夠建立起投資者對投資標的的安全感。獨董應在財務審計、關聯交易、合規經營方面發揮獨立監督作用,而減少在公司業務方面的商業價值判斷。
李小雪在交流中談到,獨董在公司治理中如何發揮作用,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上市公司數量龐大,行業眾多,獨董和監事會的具體實踐也各有不同,通過組織“倡導獨立董事、監事會最佳實踐活動”,將各種意見、建議以及好的做法總結、歸納起來,加以豐富、完善和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對現行制度改進,這種做法非常有意義。
“投資者對公司要有信任感,才能建立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這個信任感從何而來?要來自于不斷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來自于現有的自律組織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他強調。
本次座談會是倡導最佳實踐活動的第二場獨董專場座談會。該活動是在中國證監會的支持和指導下,由中上協組織,以獨立董事、監事會最佳實踐為切入點,通過征集公司治理最佳實踐、交流研討、培訓傳導、調查研究和總結推廣等五個環節,探討增強公司治理的實踐性、適應性和科學性,宣傳、普及、推廣上市公司治理的最佳實踐,促進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進而促進資本市場的成熟和完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