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9-25 08:50:09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日前在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表示,目前滬深交易所在海外進行路演,引起了投資人的良好反應。境外主權基金、養老基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市場,對A股市場投資需求強烈,申請投資額度積極性都很高。
筆者認為,海外機構普遍看好中國市場,對A股市場投資需求強烈釋放四大信號。
首先,盡管近期受到外部經濟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放緩,但從中長期來看, 中國經濟較歐美等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潛力更大,前景更為樂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采取積極措施,率先走上了復蘇之路,為引領全球經濟走出衰退做出了巨大貢獻。進入2011年后,全球經濟再度陷入困難之中。2011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僅增長1.6%,中國經濟卻增長9.2%。2012年上半年,面對全球經濟的重重困難,中國經濟仍實現了7.8%的增長,不少機構預計中國經濟全年增速將達8%左右。可見,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為海外機構參與A股市場帶來投資信心。
其次,去年下半年以來,證監會著眼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頻頻推出各項基礎性制度建設的政策措施,包括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推出退市制度、完善分紅機制、優化市場結構等,進一步健全了市場運行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吸引更多境外長期資金,證監會在今年7月出臺新規,對QFII資格的審批程序進行了簡化,并重點降低了資格要求,將所有境外投資者的持股比例由20%提高到30%。資產管理機構、保險公司、其他機構投資者(養老金、主權基金等)的經營時間由5年降為2年,證券資產規模由50億美元降為5億美元。另外,監管者正努力以進一步的稅收政策吸引QFII,這些措施進一步完善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增強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興趣。
第三,監管部門一直倡導鼓勵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投資理念。目前,我國股票市場估值處于歷史最低水平,與國際上的主要市場基本相當,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正逢比較好的時機。而這正符合境外長期外構的投資理念。
第四,追溯歷史,QFII幾乎每次在國內股市的低迷時刻都能成功把握住淘金賺錢的機會。而在當前A股持續弱勢的環境下,QFII仍然持續看好,有可能開啟“抄底”之旅。統計數據顯示,自2003年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以來,QFII先后共匯入資金1200多億元,累計盈利1500多億元,年化收益率達到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