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09-13 15:53:16
專家預測,按出行免費減少出行費用30%到40%計算,僅黃金周期間為國民減免的高速公路收費就近百億元。
中秋連著國慶,中國史上最長的“十一”黃金假期即將到來,數千萬私家車主也將首次享受“重大節假日免費通行”惠民政策帶來的甘霖。專家預測,按出行免費減少出行費用30%到40%計算,僅黃金周期間為國民減免的高速公路收費就近百億元。
不過,“免費大單”也意味著中國將遭受前所未有的“公路壓力”;與此同時,大多數省份尚未出臺相應實施細則。人們翹首企盼著“免單”,政府則細細考量著如何烹調好“免費大餐”,把好事做得更好。
8月2日,中國政府批準《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今后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四個重大節假日,全國收費公路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
交通部確定今年中秋、國慶長假開始免收小客車通行費,具體“免單”時間為:9月30日0時至10月7日24時。
中國已是全球汽車大國,2011年末私人轎車保有量4322萬輛,增長25.5%;當年全國機動車領駕駛證人員達2.36億人。
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籌措公路建設資金,國家出臺“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收取通行費以回報投資方。中國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漸入高潮,如今已承擔全社會75%以上的貨運量和90%以上的客運量。但價格不菲的通行費也成為民眾的出行負擔。
8天免費通行迅速激發了大量私家車主出行熱情。來自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調查表明,近80%的網民愿意選擇自駕車出行,這意味著將有2800萬至3200萬輛小車在“十一”上路。
大量車友在“十一”前夕曬出“假日省錢路線圖”:合肥—黃山,省320元;宜賓—成都,省200—260元;重慶—萬州,省420元;溫州—杭州,省400元……
交通問題專家陳雄章計算,按照300公里高速公路單程通行費100元計算,僅往返一趟就能為全國私家車帶來約60億元的減免,“這還僅僅是短途返鄉探親的減免,如果計算上長途旅游的減免,僅‘十一’期間政府就給國民開出了近百億元的‘惠民’大單。”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十一”假期第一天便是中秋節——中國傳統“團圓日”,這無疑將吸引更多外出游子返鄉。沒有私家車的人們通過各種方式“租車上路”。汽車租賃市場八成以上車輛租期告罄。
各方面匯總的信息顯示,“十一期間”,中國公路運輸壓力將比去年同期倍增。
廣西交警總隊技術專家雷志雄分析:以往黃金周“頭2尾2”的出行高峰期,在這個“十一”可能演變為“全假日高峰期”,擁堵情況將主要集中在通往省會城市、旅游城市路途及周邊。
目前,中國各省區正在密集協調,爭取盡快出臺本省區與高速公路主干道相連的細則,以形成全國范圍的“免費區域”,減少主干道的壓力。
但面臨的難題也不小,信息互聯互通共享的問題最為集中。中國尚無完善的道路交通出行信息收集系統,交通運輸部、鐵道部、旅游部門分別收集公路、航空、鐵路和住宿、餐飲信息。相互之間缺乏立體化、全局性、統籌協調的出行信息。游客也無法據此掌握最新情況,便捷出行方式。主管部門無法對出行壓力進行評估,提前分流引導。
習慣了“小節小堵”“大節大堵”的中國網民們開始嘗試以“即時信息”傳遞來“自我優化”,選擇路線,及時規避擁堵路段。微博、QQ、msn、微信、手機短信等即時通訊系統,正在成為私家車主集中交流、傳遞信息的重要平臺。
不過,由于“通行免費”是首次嘗試,沒有直接借鑒模式,實施時間又長達8天,讓地方政府倍感焦慮。
截至9月13日上午,僅有河北、湖南、內蒙古、四川、廣東等省份出臺“免費通行”實施細則。部分省份動作依然顯得有些慢,存在“觀望”心態。
專家分析,節假日免費通行將使各地高速公路公司損失一定經濟利益,部分路橋公司實施熱情不高,而地方政府是讓利的最終買單者。這種利益博弈的結果,也表現為過去多年清理收費公路的行動結果并不甚圓滿。
媒體評論員于德清指出,需要重新打量目前的權責分配體系是否合理,在涉及民眾的重大利益的事項上,既有的法律和法規是否得到尊重。
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加強督辦,把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記者采訪的相關專家建議,各地應最遲在9月20日前公布具體實施方案,讓廣大車友根據政策合理安排出行計劃;可盡快布局傳統“核心目的地”的第二、第三乃至第四條“備用道路”,以避免出現道路過于單一導致的大面積擁堵;各省份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應盡量保持政策細則的同一性,方便游客跨省出行。
中國首份黃金周“免費通行大單”,是政府帶給民眾的實實在在的節日大禮,普惠國民;更是一次公路收費改革的具體探索,考驗著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交通疏導壓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