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9-03 08:59:18
昨日,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對投資者提出的涉及資本市場的8大方面熱點問題進行了集中回應。
投保局表示,在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面,將審核的重點轉移到對信息披露質量、風險提示的充分性上來,同時,堅決打擊和懲處發行人造假違規、粉飾業績、惡意隱瞞以及中介機構合謀造假、人情報價、捧場抬價等誤導投資者的行為;對于公司上市后“業績變臉”背后涉及的財務造假、利潤操縱、虛假披露及保薦機構“薦而不保”等違法違規行為,一經發現,證監會必將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將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證監會同時強調,出臺的政策措施都是著眼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而非調節股指短期漲跌,不宜用“政策救市”眼光看待這些制度建設。
信息披露
將成新股發行審核重點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備受各方關注的一個重點。在目前市場情況下,證監會還有什么打算?
對此, 證監會投保局表示,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工作。近年來,證監會一直在不斷研究完善適合我國資本市場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股發行制度,努力創造條件讓市場機制發揮更多的作用。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
對發行人和各中介機構獨立的主體責任、調整詢價范圍和配售比例、加強對發行定價的監管、增加流通股數量、加大對炒新行為和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力度等均做出了針對性安排,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約束和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規則,調整了招股說明書的預披露時間,在官方網站公開了發行審核的工作流程和在審企業基本信息,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以來,在市場約束機制作用和監管部門的引導下,改革取得了階段性的積極成果。一是新股高價發行的現象有所改變。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已經從2011年的48倍降至今年1至8月份的30.15倍,特別是今年8月份的市盈率已降到27.5倍,與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之差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32%。二是新股發行節奏明顯放緩。在價格形成機制以及市場供求調節下,發行人自主衡量發行成本和發行時機后,有的暫緩發行或減少發行規模。今年1至8月份,新股發行137家,比上年同期的213家下降了35.7%;融資額度為933.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101億元下降了55.6%。三是新股首日定價博弈機制初步形成。上市新股的平均首日漲幅從改革前的24.59%下降為17.5%。改革以來新股破發比例達到36.6%。四是機構投資者在定價中作用日益顯著,改革前新股平均初步詢價家數和配售對象家數分別為39家和65家,改革后分別為52家和95家,增加了34%和46%。五是市場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對于發行中的風險揭示更加充分,信息披露更加審慎客觀,市場炒小、炒新、炒差現象明顯降溫。六是改革的方向取得各方認可,社會各界對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目標、路徑和具體措施的討論進一步深入,分析的角度更加全面、客觀,有助于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改革。
證監會將繼續堅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進一步深化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將修改完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逐步推出落實《指導意見》的后續配套措施。研究完善相關規則,改善發行條件,細化信息披露要求,將審核的重點轉移到對信息披露質量、風險提示的充分性上來。同時,進一步健全股市內在機制,引導和督促市場主體歸位盡責,進一步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加強輿論宣傳,風險揭示和投資者教育。堅決打擊和懲處發行人造假違規、粉飾業績、惡意隱瞞以及中介機構合謀造假、人情報價、捧場抬價等誤導投資者的行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