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1 00:55:4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融資融券經過兩年半的運行,已經由創新業務轉為常規業務,投資者也對信用交易日漸熟悉。
本周,轉融通正式在11家試點券商中上線運行,A股市場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此時,考察一下兩融業務與市場走勢的關系,特別是在滬指爭奪2000點關口時,或許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兩融余額近700億元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674.32億元,其中融資余額661.44億元,融券余額12.88億元;兩者占比分別為98.09%和1.91%。融資交易仍然占據絕對主力。
兩年前剛剛推出時,融資融券最初每天交易不過區區百萬元。而到現在單日融資融券交易金額常常達到二三十億元。這種情況與業務轉常規后,越來越多的券商獲得兩融資格有關,但另一方面,這也是越來越多投資者熟悉交易規則的結果。
從常理上來講,兩融業務參與者具備相對較多的市場經驗、更好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今年以來幾次關鍵點位時的兩融交易情況,發現兩融交易參與者偏偏常常踏錯市場節奏。在他們大力做多的時候往往預示著要調整,而當忍不住做空時市場又開始反彈。
元旦開門:融資客割肉割到地板價
1月4日,新年后第一個交易日。大盤延續去年年末的弱市,當天滬指以下跌1.37%報收。“開門綠”讓投資者們非常郁悶,因為曾有一句股諺流傳甚廣:“開門紅,紅一年;開門綠,綠一年”。
看著綠油油的大盤,大部分融資者做出的選擇是割肉。當天滬深兩市發生融資買入12.38億元,融資償還13.16億元;融資端資金凈流出7828萬元。而融券者則繼續看空,當天融券端凈賣出金額為6604萬元。也就是說兩融客凈做空1.44億元。
1月5日,滬指繼續下跌0.97%,更多融資者開始恐慌。這一天兩市融資買入僅為11.75億元,融資償還卻達到15.40億元。融資端資金凈流出3.64億元;加上融券,這一天兩融客凈做空3.84億元,較1月4日大增167%。
但是1月6日,那些在5日融資償還,或者融券賣出的投資者就開始郁悶了。這一天滬指見底2132點后強勁反彈0.70%。隨后兩個交易日(1月9日和10日)又大漲2.89%和2.69%。元旦后頭兩日信奉股諺的融資客割肉割到地板價。
更為關鍵的是,在1月9日和10日的反彈中,融資客趁反彈賣出股票還錢,融券客則寄希望于高位賣出后低位接回,因此這兩天兩融交易與大盤背離,仍是空頭力量勝:9日和10日,融資端發生3.38億元和2.09億元凈償還;而融券端則發生6161萬元和5189萬元凈賣出。11日,滬指沖高回落后調整,此后兩個交易日下跌,這一天,兩融交易偏偏出現1.85億元凈做多。雖然9日和10日融資融券客做得不錯,但11日的反向操作又讓他們在隨后兩個交易日蒙受損失。
春夏之交:融資者越跌越買 割肉就漲
2月27日,今年A股市場又一個關鍵的時間點。這一天滬指見頂2478點后回落,并進入今年以來首次中級調整,時間長達一個月。
但令人驚異的是,在這一個月的調整中,兩融客基本都在做多。也就是說,融資端凈買入,融券端凈償還。從2月27日~3月30日,滬指從最高2478點,下探至最低2242點,大部分時間內融資者們不懼大盤破位,越跌越買;而融券者卻害怕大盤反彈,越跌越踴躍低位接回后償還。而其中只有3月16日、29日、30日兩融交易是做空為主,三天凈做空金額分別為5960萬元、2.90億元和8.46億元——而29日和30日這兩天凈做空忽然增加,卻又正是大盤反彈前夕。
3月30日~5月8日,大盤在券商、白酒等帶動下反彈一個月時間,滬指區間漲幅近9%。5月7日,滬指見頂2453點,這一天兩融客凈做多7.4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猛然放大30倍。
5月8日~10日,兩融客做多熱情依然不減。三天凈做多金額達到22.05億元,其中融資端凈買入20.53億元,融券端凈償還1.52億元。但此時,由于沖擊2478點無功而返,大盤其實已經非常危險地形成了雙頭。
5月后調整:融資客屢遭血洗
5月8日以后這一波調整力度,無論是時間還是強度都遠遠超過3月份。截至周五收盤,滬指已經跌去400余點,個股跌幅超過30%的比比皆是。特別是本周,即8月最后一個交易周,多空雙方在2050點附近的爭奪硝煙彌漫。2000點已經近在咫尺,近四個月的陰跌使得數萬億市值灰飛煙滅,而這一關口注定對市場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在A股不斷走熊之際,融資融券客又多次在關鍵點位不幸充當了反向指標。6月25日,滬指破2245點,十年漲幅再次歸零;但是在6月24日,兩融凈做多高達4.2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3021萬元急劇放大。
7月31日,滬指觸及2100點,而在7月30日,兩融發生凈做多2130.73萬元,與前一交易日凈做空1.62億元形成鮮明對比。
一個明顯的跡象是,在本輪調整中,融資客做多的激情明顯減小,8月單日融資買入幾乎都在20億元左右波動。考慮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券商已經獲得了融資融券資格,這種情況最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在大盤不斷尋底過程中,投資者對于借錢買股票變得越來越謹慎。
謹慎是好事,但令兩融客無奈的是,他們常常做到了大部分時候謹慎,卻在最該繼續保持謹慎的時候變得激進,最后令自己蒙受很大損失。8月20日,滬指2100點告破,盤中最低探至2089點,雖然收盤時重回2100點,但弱勢特征無法改變。而此前一個交易日(8月17日),兩融客再一次大舉凈做多2.85億元,其中融資端凈買入2.06億元,融券端凈償還7924萬元;較16日放量兩倍多。
此時,面對搖搖欲墜的大盤,大部分融資客并不慌張,8月20日~23日,兩融客合計凈做多10.52億元。特別是8月21日,即滬指盤中跌破2100點次日,當天融資客凈買入金額達到3.77億元。
越跌越買,越買越跌,這種煎熬終于在8月24日達到頂點。當天,滬指首次收盤跌破2100點大關。融資者忍耐不住開始還錢,當天滬深兩市融資償還金額達到24.07億元,而買入金額僅21.55億元。27日,這種割肉狀況繼續,當天兩市發生融資凈償還2.49億元。
8月30日,融資融券市場迎來歷史性一刻。這一天,籌備多時的轉融通終于在中信、海通等11家試點券商中上線。為了保證平穩過渡,管理層先推出轉融資。市場因此樂觀預期,轉融資將為市場帶來新的增量資金,有助于大盤企穩。
但從交易所延時數據來看,轉融通讓券商們熱血澎湃,卻并不能吸引融資客們的注意。8月30日,滬深兩市共發生融資買入23.61億元,僅較29日小幅增加16.58%;同時融資償還高達25.09億元,增長27.31%。當天融資端發生凈償還1.48億元。而融券端卻恰恰相反,當天兩市融券賣出和融券償還金額分別為8.73億元和9.23億元。
在轉融資已經上線、而指數又在2000點附近徘徊時,融資客是否又成為反向指標?只能靠時間來證明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