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8-31 08:40:46
王雅潔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昨日(8月30日),國資委公布了中央企業風險管理提升專題培訓的相關內容。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邵寧強調,在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風險意識有待加強,風險管理職能定位不明確、體系運行不暢,重大風險有效控制辦法少,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初級,風險管理專業人才缺乏等現實問題。
邵寧強調,在央企風險管理提升方面,應進一步提高對全面風險管理的認識;完善全面風險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探索、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報告制度、規范重大風險匯報、風險預警、風險管理評價與考核制度等相關制度;加強風險評估工作,實現對重大風險管理全過程的動態監控,確保重大風險可控在控;促進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融合;加強全面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國資委的一名內部人士處獲悉,在近兩日之內,還將再公布一期關于央企投資管理培訓的詳細信息,培訓密度比較頻繁。
根據國資委公開資料顯示,從今年5月4日起,國資委展開央企內控工作的全面部署,截至8月30日,已經展開多次央企管理培訓。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表示,培訓固然是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外部培訓的方式,而不從根深蒂固的體制上進行改革,很難取得期望的效果。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也認為,培訓只是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的一項措施,而非化解風險的根本舉措。這一系列的密集培訓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知識水平,卻很難有實質性效果。央企還要從現代管理制度方面著手,優化企業經營能力,幫助企業脫離困境。
2011年底,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黃淑和公開表示:“中央企業要做好3至5年渡難關、過寒冬的應對準備。”今年6月,邵寧也表示,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之后,開始進入一個緊縮時期,央企要做好3至5年過寒冬的準備。
而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1~7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4593.8億元,同比下降16.1%。
邊曉瑜直言,目前央企面臨多重困境: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企業盈利能力較弱,公司資本市場與實際營收不相吻合,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央企以“大而不強”的特點聞名業界,在未來的市場經濟浪潮中還需多加完善。而央企作為獨立的現代企業組織,應當擁有獨立決策權力,建立現代董事制度,由核心管理人員決定投資方向、發展道路,盡快去掉行政化干預的弊病。
蘇培科認為,通過指派方式任命的央企負責人,不能保證發揮真正的管理效果。“不要給央企配置過度的社會資源,讓其做得很大,越來越壟斷”,蘇培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應適當鼓勵民營企業、其他創新性企業的發展。”
蘇培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更關鍵的一點是,身為全民所有制企業,央企在投資方向及其他商業活動上應有所調整,不要以賺取多少利潤為目的,應拉開長線,多開發經濟戰略型的長遠項目,多一些儲備性投資,增加公共服務投入,“不要再簡單地搞類似房地產這種‘短平快’的項目”。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