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8-20 08:43:37
日前舉行的首屆“中國誠信法治保障論壇”對“全國誠信建設制度創新事例”評選活動獲獎事例及其單位進行了表彰。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的40項誠信建設制度創新事例中,來自證監會系統的有5項。其中,資本市場“立體式”誠信監管制度榮膺“全國誠信建設制度創新十大最佳事例”。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證監會創新建立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制定有關辦法,著力構建“三維立體式”的誠信監管制度,以全市場統一的誠信檔案為中心,對內實現誠信信息整合,對外推進誠信信息共享協作,并在監管執法各環節推出一系列失信懲戒與約束措施,同時大力推進部際信息共享制度建設,加強誠信監管合作。
2008年,資本市場首個統一的誠信檔案信息平臺建成并運行,全面歸集、整合了1999年證監會系統垂直管理以后市場主體的違法失信記錄。2011年起,證監會開始升級建設誠信檔案數據庫,除前述負面信息外,還新增主體基本信息、正面信息等5大類信息內容。目前,誠信檔案數據庫收錄了1萬多家機構、約54萬名人員的誠信信息,其中約3650家機構、7070名人員有違法失信記錄。
同時,證監會在依法行政、依法監管的框架下,大膽探索、試行一系列失信懲戒約束措施,包括將市場主體的誠信狀況與市場準入審查、日常檢查頻度、專家委員會遴選“對接”等。在總結實行經驗的基礎上,證監會專門起草《證券期貨市場誠信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誠信記錄公開查詢、上市公司公開承諾履行情況公示、許可審查環節要求有違法失信記錄的申請人進行解釋說明、市場機構必須建立內部誠信約束機制等制度要求,并鼓勵探索開展資本市場誠信評估。
該負責人介紹,2010年底,證監會與人民銀行聯合發布文件,就兩部門間誠信信息共享合作形成制度安排,證監會接入征信系統聯網終端,在監管執法工作中可根據需要查詢監管對象的信用報告。他表示,信息共享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強化對市場失信行為的協同監管,有助于促進證券期貨監管工作,也為證監會逐步推進與其他部委的信用信息共享提供了制度樣本。2012年以來,證監會僅在稽查執法中就查詢了138名涉嫌證券違法人員的信用報告,有效支持了稽查執法這一打擊違法失信行為的關鍵工作。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