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8-17 08:44:54
美國嚴重旱情稍有緩解,國內玉米又遭蟲害侵襲,從而引發了市場人士對國內CPI上升的憂慮。
我國7月CPI同比增長1.8%,創30個月來新低,甚至被冠之為“1時代”。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但環比為-0.1%,已經是連續幾個月的下跌;糧食價格同比上漲3.0%,油脂價格同比上漲5.9%。而7月CPI創新低的主要因素是翹尾因素和食品價格的回落。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近期中國通脹處于下行通道,但是農產品期市下半年仍有可能攀升。美國旱災對中國農產品價格的影響目前主要體現在期貨市場上,但這一影響遲早會轉化為現貨價格的上漲,并通過糧油、飼料、餐飲、食品加工、飲料等相關行業進行傳導,最終推升中國的CPI水平。
據美國大豆協會的數據,美國生產的大豆約25%會出口給中國,而中國45%的進口大豆來自美國,因此,在農產品中,美國旱災對中國豆粕的影響首當其沖。自7月中旬以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大豆和小麥價格分別上漲了38%、24%和45%。中國的豆粕也對美國旱災做出了反應,據同花順(300033,股吧)Ifind統計,大商所的豆粕期貨價格在6月和7月迭創新高,兩月漲幅分別為10.7%和15.0%,豆粕價格在8月1日更是升至歷史最高價4048元/噸。
與大豆嚴重依賴進口不同,我國每年進口玉米的數量有限,現貨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低,這也使國內玉米價格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然而,今年或許會出現變化,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糧食進口達4085萬噸,同比增長41.2%,其中,玉米進口905萬噸,同比增長22.5%。上周五美國農業部出爐的數據顯示,預測美玉米產量較上年減少13%,為六年來最低,單產較正常單產低25%。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出預警,稱最近3個月來全球玉米價格上漲23%,小麥價格上漲19%,如果處置失當,全球將再次引發新一輪糧食危機。渣打銀行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的高溫干旱將持續到8月底,并且在明年年初推高亞洲地區的食品通脹。
從本月上旬開始,我國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部分地區玉米黏蟲三代幼蟲相繼暴發,面積、范圍、密度為近10年罕見。至于具體的影響程度,評估結果還沒有結論。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分別為36.3%和40.4%,而發達國家則普遍低于20%,美國為6.4%,法國為13.2%。雖然從CPI權重來看,食品類參考權重為31.49%,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以豬肉價格為代表的畜禽類價格,占比7.43%。其次才是糧食,占比3.07%。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整體處于下行通道,對CPI的貢獻為負。但有分析人士認為,總體來看,由于下半年對食品需求的季節性增強、災害天氣的影響、輸入型通脹壓力以及豬肉價格可能已逐漸進入企穩回升通道,未來一段時間食品項通脹將面臨一定上行壓力,并推動CPI回升。從期貨價格上漲到CPI上升存在傳導時滯,一旦國內農產品價格開始上升,隨著相關行業的價格傳導,下半年中國或將重現通脹隱憂。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