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8-10 13:25:23
浙江、上海以校園地助學貸款為主,所以這兩地的風險補償金并未按國家政策規定的標準發放。
王雅潔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日前,教育部、國開行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生源地信用貸款“應貸盡貸”,加強貸款學生資格認定,確保每一位有貸款需求的學生都能及時了解資格預認定的受理期限和辦理流程、每一位符合條件的申請貸款學生都能取得貸款資格及貸款及時足額發放。
8月9日,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處處長周春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家助學貸款分為生源地助助學貸款、校園地助學貸款兩種,從形式上來說,去年以來,這兩種貸款在全國范圍內的平均比例達到14.08%,比2010年增加了0.47個百分點。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發放人數169.67萬,占當年發放貸款人數的69.96%,不管從人數,還是從金額來說,均接近七成。
表面看來,14.08%的貸款比例并不高。但周春樹向記者透露,中國東部地區貧困學生平均比例在13%~17%之間,中部地區貧困學生比例為22%,西部地區貧困學生比例在27%~29%之間,平均起來,全國貧困學生比例為20%。去年助學貸款的實際比例雖為14.08%,加上國家獎學金、助學金3%的補充,基本接近20%,實際上已解決了大部分貧困學生的貸款問題。
“比如100個學生中有20個人困難,那叫20%。這個學校100個學生中的14個學生獲得貸款,貸款比例14%。我們這個貸款比例不是貧困學生中的14%,而是所有學生中的14%。”周春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周春樹還指出,有些地區工作力度薄弱一些,助學貸款覆蓋面略差些。而有些地區的大學新生中,例如江蘇、甘肅等,生源地助學貸款占比達到30%,算比較好的,基本達到“應貸盡貸”。
根據教育部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累計國家助學貸款發放242.53萬人,發放金額136.46億元,比上年增加22.89億元,增幅20.15%,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發放人數169.67萬人,占當年發放貸款人數的69.96%,發放金額97.03億元,占當年發放貸款金額的71.11%,比上年增加25.33億元,增長35.33%。周春樹表示,從以上數據來看,今年生源地助學貸款的發放人數肯定要超過169.67萬人。
《通知》指出,加強貸款學生資格認定,確保每一位有貸款需求的學生都能及時了解資格預認定的受理期限和辦理流程、每一位符合條件的申請貸款學生都能取得貸款資格及貸款及時足額發放。
周春樹表示,目前依靠當地行政部門開具證明來認定貧困的渠道略顯單一,貸前資格工作量大,面臨一定的難度。相關部門正在想辦法,比如現在高中也能辦理助學貸款業務,在大學新生入學前的貧困資格認定過程中,可以采取預認定的辦法,首先考察其在高中時的記錄,把認定工作分解。
生源地助學貸款已開展5年,周春樹向記者介紹,在這5年中,國開行是發放貸款的主力,今年以來,發放助學貸款104億元,占到全國新增發放的80%以上。
而國開行只在省級以上地區設點。因此,在國開行發揮金融優勢的基礎上,教育系統需要通過行政管理的優勢,來為邊遠地區貧困學生辦理貸款業務提供便利。周春樹表示,已在多個縣、鄉鎮設立網點,由縣里頭統一打印合同、統計數據,代替邊遠地區貧困學生完成貸款申請。
周春樹向記者透露,學生助學貸款辦理還面臨一個風險問題。目前,國家政策規定,通過發放15%風險補償金的辦法來化解銀行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在已公布的開展生源地助學貸款的26個省份中,浙江、上海稍有不同。由于浙江、上海以校園地助學貸款為主,以生源地助學貸款為輔,所以這兩地的風險補償金并未按國家政策規定的標準發放。
而這,會否成為生源地助學貸款“應貸盡貸”的障礙,尚不可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