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8-09 17:11:56
巴曙松表示,過去12年70%的時間都在談房地產調控,并且從過去十年調控來看,非常缺乏頂層設計。
8月9日,在《每日經濟新聞》等主辦的2012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在這個論壇上過去12年70%的時間都在談房地產調控,并且從過去十年對房地產的調控來看,非常缺乏頂層設計。
巴曙松表示,房地產調控主管部門不能總是把調控責任要么推給財政,要么推給金融,而自己不做好頂層設計,到底房地產市場保障房的定位到底是什么?要不然一開始就上來講,這個是歸財政的,那個是歸金融的,容易導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反復搖擺,行業付出很大的代價。
對于“房地產調控就像父母管孩子”的說法,巴曙松表示不能贊同,誰是父母?誰是孩子?誰在創造財富來養活誰?他表示對此感到迷惘。
房地產調控體系,無非是調控的工具,銀根、地根,這一次加上了限購來抑制投資性、投機性需求,這幾個方面應該被視為是房地產調控政策日趨成熟的一個標志。但巴曙松認為,這樣的調控有很難糾正的缺點,到后期必然以傷害供給為重要特點,本來是抑制需求的,最后傷害到供給,供給減少了。為什么呢?房地產商主要的資金來源,銷售回款,一控制、一限購、銷售放緩,市場打壓,開發貸減少、按揭貸去年批了還不給,上市不準,借殼不允許等等,就只能被動的要么求生存,高息,弄點錢維持,或者是加快銷售回款。同時,本能地減少新土地的購置和開發。
巴曙松提到,從過去十年對房地產的調控來看,非常缺乏頂層設計。保障房要建多少?城市要有多少人口?現在的房子多少套?不知道。昆山、蘇州、深圳、杭州等等,保障房只分給戶籍人口,當地人都有房子了,建成了大家都不要,就在這樣一個缺乏頂層設計的環境里,讓大家去失措。這一點會改變,但不會改變太多,大家要慢慢適應。(每經網 盧祥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