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2-08-08 08:50:47
匯豐、渣打一前一后撞上槍眼,盡管看起來有些巧合,但仔細梳理兩起案件的脈絡就會發現,這背后反映出美國銀行監管層對影子金錢在國際銀行間“流竄”的擔憂。
每經實習記者 鐘舒
“(這是)一家流氓機構(rogueinstitute)”——8月6日,在一份長達27頁的聲明文件中,紐約最高金融監管機構對英國渣打銀行紐約分行做出了上述指控。
紐約州金融服務局在文件中披露,渣打紐約分行涉嫌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與伊朗政府 “合謀(scheme)”隱瞞約6萬筆為伊朗客戶進行的非法轉賬交易,總金額高達2500億美元,已觸犯美國反洗錢相關法律。該重磅丑聞甫一曝光,渣打倫敦、香港股價雙雙急瀉。其中,渣打在港交所股票一度暴跌逾20%。
事實上,渣打銀行已是兩個月來第二家因資金轉移控制措施出現問題,遭到美國監管機構嚴厲批評的英國銀行。
7月,美國參議院下屬的常設調查委員會公布的一份報告指控匯豐銀行(HSBC)違反美國反洗錢法,涉嫌與恐怖組織、販毒集團等有業務往來,非法交易約2.5萬筆,涉及金額達16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份調查報告指出,匯豐銀行通過直接撥付(coverpayment)這一透明度低的電匯方式與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國家進行交易往來。由于在這種電匯方式下,只指示劃撥,不提供詳情,所以匯豐美國收到的文件中均未出現黑名單國家的敏感詞匯,從而成功躲開了內部審查。
記者注意到,在剛剛曝光的渣打涉嫌洗錢案中,紐約金融監管部門指控渣打通過 “電匯代碼消除(wirestripping)”這一方法,即在資金轉移中消除識別伊朗客戶的代碼,來有意繞開美國的制裁措施。
匯豐、渣打一前一后撞上槍眼,盡管看起來有些巧合,但仔細梳理兩起案件的脈絡就會發現,這背后反映出美國銀行監管層對影子金錢在國際銀行間“流竄”的擔憂。
2012年1月初,就在美國參議院剛剛成立針對匯豐洗錢的專家調查小組時,路透評論員CarrickMollenkamp等人共同撰文,稱對匯豐銀行的調查“是美國長期努力遏制全球銀行系統影子金錢流動的最新行動”——美國官員正在持續調查全球銀行如何代表某些被指控支持恐怖主義、腐敗官員、販毒團伙和犯罪分子的國家進行(暗藏的)金融交易。
正是在這種監管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際大銀行被指控洗錢并受到監管機構審議。據路透報道,從2009到2010年,巴克萊銀行、勞埃德銀行和瑞士信貸被美方沒收資金12億美元,因美國監管機構發現它們幫助受制裁的國家逃避美國法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