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內陸航運現短板 重慶最大民營造船廠“擱淺”

每日經濟新聞 2012-07-25 08:38:32

重慶金龍船業的訂單便直線下降,去年僅完成了7000萬元生產任務,下半年以后,便再也沒有訂單。

產業鏈缺失遇成本上升

“當初我決定把船廠放在重慶,一部分因素在于其是長江的一個重要港口,但來了之后才發現,這里的造船業并未同沿海地帶一樣擁有完整的造船產業鏈。”黃安鈿說。

何喜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坦承,重慶建造遠洋船的成本確實高于沿海船廠,不僅要多承受一份將船舶運送至海洋的運輸費用,還往往受制于長江航道枯水期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這在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無疑成為部分造船廠停產關門的一大推手。

據葉念介紹,重慶造船業最初是從造內河航道的中小船舶而發展起來,所以遠洋船舶制造的產業鏈條并不完善。

“遠洋船舶需要的艙口蓋、柴油機等規格與內河船舶不一樣,就不得不從華東及珠三角地區進貨,建造一艘售價6000萬左右的遠洋船舶,其原材料的運輸成本就需要200萬元。”黃安鈿說,這部分費用在造船利潤高企時尚能消化,但目前造船利潤不到5%,這對船廠來說負擔很大。

此外,何喜云認為,重慶造船業還存在著投入產出低、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在投入產出的噸鋼利用率方面,消耗一噸鋼可產出3.8萬元到4萬元;在生產效率方面,建造一個修正噸則需要30到35個工時,均遠遠低于其他國家。”

“這些問題近期要解決比較困難,我還是希望船廠能撐下去,畢竟這關系到好幾百名工人的生計。”何喜云補充說。

責編 劉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