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1 01:03: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可瞻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如今,全球糧食價格的變動正左右著各國央行行長的心情。比如中國央行可能就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由于海外玉米、大豆等期貨價格紛紛創出歷史新高,如果繼續放松貨幣,可能會重新引發我國CPI的上漲勢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發現,多位專家認為,我國CPI仍有很大可能走低,年內央行可能還將有至少一次降息和3次降準。
瘋狂的農產品
星期五一早,英國《金融時報》在其網絡版的顯著位置上寫道:“全球為新一輪糧食危機做好準備”。
這顯然不是為了恐嚇人。截至周四,在美國交易的玉米和大豆期貨價格再一次創出歷史新高,小麥期貨則在過去近2個月內上漲超過45%。美國的玉米出口占全球一半,小麥和大豆也占據主要出口地位。這意味著,從中國到俄羅斯,都可能受到波及。
這一幕似曾相識。2007年~2008年,歐美瘋狂發展生物燃料,導致糧價在投機潮下飆升。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糧食價格2006年上漲了12%,2007年漲幅24%,在2008年前8個月就井噴超過50%。對此,荷蘭拉博銀行全球策略師大衛·尼爾森稱,“今天的美國糧食歉收是真實的,相比之下,4年前那次危機主要由投機因素導致。”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一半以上的美國玉米和大豆種植地區,未來兩周將繼續干旱。換句話說,價格上漲在短期內很難掉頭。
盡管主要掛牌農產品期貨的大連商品交易所與芝加哥交易所相隔超過萬里,卻絲毫不阻礙農產品市場之間的聯動。截至昨日收盤,玉米1301合約月內漲幅2.4%。相比之下,豆粕1301合約本月以來已暴漲15%,加上6月,累計漲幅已接近30%。據統計,7月以來,包括豆粕、黃豆、豆油和玉米等重要農產品期貨全線走高。
我國CPI漲還是跌?
海外糧食歉收引發的農產品期貨暴漲,是否會扭轉CPI的走低趨勢?
今年6月,我國CPI同比增長2.2%,創2010年2月以來新低。這也是今年1月以來CPI連續第5個月同比走低。
占據CPI33.6%權重的食品價格在6月同比增長3.8%,為3月份以來第三個月走低,同時漲幅較5月回落2.6個百分點,是CPI所有分項中回落最快的。
獨立經濟學家孫方紅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海外糧食價格暴漲不會對我國CPI產生太大影響。這是因為盡管我國大量進口大豆、玉米等,但下游疲軟會限制其上漲空間。另外,能源在CPI中主導作用很大,但現在國際油價依舊處于低位,也會平衡食品漲價的影響。故CPI最多會略有上升。
“由于海外農產品漲價是供給不足導致,其對特定人群肯定有一些影響,但不會影響中國經濟整體容量”,法國巴黎銀行亞洲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告訴記者,“即便CPI反彈一點,也不是什么問題。因為經濟轉型需要一定通脹,CPI漲幅在3%~5%是最好的。但目前的問題是,中國CPI低于3%,會有通縮風險。在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可能會繼續跌至1.8%~1.9%。”
進一步寬松預期不變
懷疑者認為,面對不確定的物價壓力,央行可能會放緩貨幣寬松的步伐。
這種猜測有一定根據。比如,公開市場此前曾連續5周逆回購,作用卻在顯著下降。截至昨日收盤,衡量貨幣市場利率的7天質押回購利率暴漲20個基點,仍高出今年5月低點160個基點。然而,自6月以來,央行卻遲遲未能進一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孫方紅稱,貨幣寬松是大勢所趨,即便CPI略微反彈也不會影響其政策節奏。一方面是中國經濟中長期仍未看到底部,這主要因經濟轉型過程漫長,經濟本身需要重新定位。另一方面,現在需要降準來緩解資金面緊張。
渣打銀行中國經濟分析師申嵐認為,CPI將持續走低,在周期性變化下將于年底觸底反彈。預計2012年底部將在第三季度,最低跌至1.7%~1.8%,全年增速2%。因此這不會影響貨幣進一步寬松,預計年內還有一次降息(25個基點),3次降準(合計150個基點)。
摩根大通指出,政策寬松效果需加以時日方能在實體經濟中顯現,因此各項實體經濟指標將自8月份開始明顯回暖。貨幣政策面上,預計通脹壓力將在未來數月繼續回落,三季度有望降至同比2%以下,為貨幣寬松留出更大空間。預計央行今年還將有至少一次降息和三次降準舉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