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GDP增速時隔三年再破八 政策發力守住增長底線

新華網 2012-07-13 17:37:56

基建投資增速的轉正以及整體投資增速的回升,正在發出經濟見底的信號。

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我國GDP增速為7.6%,自2009年二季度以來再度破八。但基建投資增速的轉正以及整體投資增速的回升,正在發出經濟見底的信號。專家認為,守住“增長底線”的同時,要在減稅和引導民間投資方面再進一步,把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改革結合起來。

    對經濟前景不必過度悲觀

    二季度GDP增長7.6%,上半年增長7.8%。這些數據符合市場之前的預期,消息公布后,A股微跌,總體反應平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其最新報告中指出,從2009年四季度起,我國經濟整體回落了11個季度,是近年來最長的回落周期之一。經濟增速何時見底,是目前各方非常關心的問題。

    從短期看,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上半年國內投資增速達到20.4%,環比加快了個0.3百分點。基建投資由一季度的下降2.1%轉為增長4.4%,表明政府主導的逆周期投資正在發揮作用。“從二季度開始,鐵路的招投標明顯活躍了不少。不僅有高鐵項目,還有用于貨運的重軌鐵路項目,后者是近兩年首次出現,”鐵路配件商晉億實業副總經理涂志清告訴記者。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指出,6月新增貸款達到9198億元,顯現出放量的趨勢。在我國,信貸是投資的先行指標,這表明未來投資還有進一步回升的空間。

    巴曙松判斷,隨著銀行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明顯改善,今年下半年有望看到宏觀經濟走出“一季度環比見底、二季度同比見底、三四季度溫和回暖”的大致格局。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隨著寬松政策的持續,預計三季度GDP同比會回升到7.8%,對于經濟前景不必過度悲觀。

    不過,在經濟企穩回升的過程中,一些不確定因素值得注意。比如6月出口雖然實現11.3%的兩位數增長,但歐債危機的懸而未決依然是一大隱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告訴記者,今年三季度,西班牙、意大利將迎來還債高峰,這些國家的經濟體量明顯比希臘大,對外貿的壓力可想而知。此外,在房地產市場回暖背景下的調控政策走向,“穩增長”的力度和節奏,都是經濟回升時的未知因素。

    政策工具如何抉擇

    近一個月來,央行連續兩次降息,這意味著,經濟增速或許逼近了政府的容忍臨界點。

    在守住“增長底線”方面,政策工具的選擇備受關注。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指出,6月CPI的快速下行充分反映出前期經濟自發收縮的強度。物價是經濟的滯后指標,下半年經濟雖然有望小幅回升,但物價水平或繼續走低,7月CPI可能回落到2%以下。

    通脹的緩解為貨幣政策打開了空間。“下半年,也許會看到降息和降準交替進行的過程,”潘向東說。劉元春指出,當前貨幣政策的基調仍是“穩健”,但實際操作已經轉向“適度寬松”。他認為,未來應該進一步明確這種預期。比如在信貸投放上,不要擔心非均衡性,前松后緊也是可以的。

    財政政策的重心在于增加支出和結構性減稅。上半年,到位的國家預算資金同比增長26.7%,明顯高于貸款(5.8%)和自籌資金(22.9%)。“為防止需求過度收縮,政府增支是必要的,但方向應集中于民生和公共服務,”劉元春說。此外,隨著經濟增速下滑,地方財政收入銳減,減稅的動力有所不足,未來應加快這一步伐。

    巴曙松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減速,有周期減速和自然減速的雙重特征。對于前者,可用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和放寬資金來應對。對于后者,則應著眼于中長期的改革,推動民營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用提高效率而不是依賴投入的方法維持經濟增長。

    負面影響怎樣化解

    雖然二季度的GDP增速破八,但總體來說我國經濟仍保持平穩運行。經濟放緩必然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需要各方積極化解。

    就業問題眾所關心。國內領先的人力資源機構易才集團代理派遣事業部總經理賀煒注意到一個現象,二季度以來有關“用工荒”的報道明顯減少,而“外資撤離”等消息不時見諸報端。“今年上半年制造業的用工情況明顯差了不少。雖然基礎工種的工資仍在上漲,但一些月收入萬元左右的高端崗位,標準已經下調了一兩千。此外,當前企業對技術工人較為渴求,與大學生就業形成了錯位。”

    劉元春認為,雖然當前并未爆發工人“返鄉潮”,但就業相對于經濟是滯后的,必須想方設法增加就業崗位。專家建議,可采取支持大學生創業、給中小企業減輕負擔等措施。

    企業盈利的下滑是另一個讓人擔心的問題。今年前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4%,41個工業大類中有13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1000余家發布中報預告的上市公司中,約六成出現預虧或預減,基本面的不樂觀向A股持續施壓。

    不過,央行的連續降息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落,讓制造業企業無論是資金成本還是原料成本都看到了降低的希望。瑞銀特約經濟學家汪濤指出,近期企業盈利的惡化包含消化高成本庫存的因素。隨著去庫存化的結束,企業盈利止跌回暖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何欣榮)

責編 盧祥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