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7-10 09:07:51
“用地難”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成本大幅攀升, 隨著東部省份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資本回流,安徽的招商引資和經濟增長將面臨較大壓力。
每經網安徽合肥7月10日電(每經記者 陳都) 發自經濟形勢整體低迷,位居產業轉移橋頭堡的安徽也難以獨善其身。
昨日(7月9日),一份由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認為,今年上半年安徽GDP增幅度初步預計在11.7%左右。
報告還顯示,今年5月份,安徽多項經濟指標創造了2009年以來的新低。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0%,民間投資增長12.8%,均創2009年以來新低,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增長11.8%,為2009年3月份以來最低增速,投資增速持續下滑至16.9%,為近年來首次回落至20%以下。
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承接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安徽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減弱 ,“用地難”問題日益凸顯,勞動力成本大幅攀升, 隨著東部省份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資本回流,安徽的招商引資和經濟增長將面臨較大壓力。
多項經濟數據創新低
這份名為《安徽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及下半年走勢初判》的報告顯示,今年1-5月份,安徽經濟運行總體保持了相對較快的增長速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連續四個月居中部第一,投資同比增長22.7%,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不包括房地產)投資增長52.5%,尤其是金融業高達93.4%。
報告同時稱,今年上半年,安徽經濟下行壓力也在明顯增大。
截至今年5月份,安徽投資增速已連續下滑至16.9%,為近年來首次回落至20%以下。其中,占投資比重均在40%以上的制造業和民間投資回落程度最深,5月份,制造業投資增長10%,民間投資增長12.8%,均創2009年以來新低。
報告顯示,前5個月,安徽新開工項目個數同比也下降了10%,新開工項目總投資僅增長4.5%,同比回落43.3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20%以上的房地產業,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了15.3%。
此外,3月份以來,安徽工業增加值增速整體呈逐月放緩態勢。煤炭、鋼鐵、有色、電力等重點行業增加值僅實現個位數增長,尤其是汽車同比下滑5.2%。企業效益也出現了大幅下滑,1-5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僅增長1.7%,尤其是省屬大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0%,且降幅繼續擴大;前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達到12.6%,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67.1%,較去年同期上升25.6個百分點。
內外貿方面,1-5月份,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7%,同比回落8.2個百分點。特別是5月份僅增長11.8%,較前4個月下降8.8個百分點,為2009年3月份以來最低增速。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5%,較去年同期回落25.2個百分點。
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分析人士認為,初步預計,安徽今年上半年GDP增長將達到11.7%左右。隨著國家對土地稽查力度的加大,企業融資成本的持續高企,市場的持續疲軟,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可能會進一步放緩。受沖擊的工業企業面也正逐步由終端產品制造企業向配套生產企業擴散,預期負增長的工業企業數量進一步增多。而考慮到汽車、家電消費需求在前兩年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已有相當一部分提前釋放,新一輪消費熱點還未形成,短期內消費仍將呈疲弱增長態勢。
不過,報告也認為,受一批重大項目陸續動工、企業庫存回補需求增強、新節能惠民補貼政策逐步實施等因素影響,三季度安徽經濟有望緩中趨穩,四季度穩中趨升。
土地、勞動力成本優勢弱化
2011年,安徽全省GDP為15110.3億元,增速為13.5%。在全國31個省份中,GDP增幅居第10位、在中部六省中,居第2位,僅低于湖北。
對此,報告認為, 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優勢是安徽省吸引外來投資,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但隨著承接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這些優勢正在減弱,一是安徽“用地難”問題日益凸顯,許多項目因用地指標問題無法落地;二是勞動力成本大幅攀升,今年以來部分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成本平均增加20%-30%,正接近沿海地區水平,特別是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市,出現了用工緊缺,且工人的流動率持續升高。
“浙江省等東部省份正在深化舉措,吸引資本回流。去年12月出臺《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浙江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后又相繼出臺12個配套文件。考慮到安徽每年引進的省外資金中,近1/4來自浙江,這無疑將對未來的招商引資帶來較大影響》。”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分析人士表示。
報告還認為,今年前4個月,安徽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但目前中小企業在融資難、用工難、發展成本高的問題上,正面臨市場的沖擊。5 月份以來,安徽中小企業新訂單明顯下降,尤其在一些開發區和產業集中區,由于主導企業和終端產品企業的限產和控制庫存,與之配套的中小企業市場急劇緊縮,并通過壓低價格、延遲付款等方式轉嫁壓力,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