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7-03 15:34:27
在汽車市場銷售淡季,原本消費需求就較為疲軟的情況下,廣州突然出臺限購政策,或令汽車整車制造商和經銷商遭遇業績“滑鐵盧”。
車市三季度恐“二次探底” 促消費或遭掣肘
車市形勢嚴峻
在汽車市場銷售淡季,原本消費需求就較為疲軟的情況下,廣州突然出臺限購政策,或令汽車整車制造商和經銷商遭遇業績“滑鐵盧”。
自2011年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北京治堵限購政策實施之后,我國汽車市場進入低速增長階段。2011年汽車銷售同比增幅僅為2.45%。而今年以來,汽車市場銷量增速數據有所回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5月我國汽車銷售量為160.72萬輛,同比增長16%。中信建投研究報告指出,廣州地區2011年乘用車銷量約為25萬輛,而2011年全國乘用車銷量約為1450萬輛。
盡管如此,汽車市場實際供需狀況已出現失衡。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天津一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師崔東樹表示,目前汽車制造商產能擴張與終端需求的疲軟已經形成了矛盾,終端銷售較為低迷,經銷商庫存和資金雙重壓力巨大,因此積極降價促銷回籠資金,而這又進一步對消費信心造成打擊,更多的消費者持幣觀望。
廣州限購政策的出臺是對汽車市場的又一個重擊。中金公司認為,今年下半年乘用車板塊原本就面臨新增產能集中釋放以及需求增速放緩的矛盾,行業供需結構惡化給企業盈利帶來較大負面影響。而廣州限購將進一步打壓乘用車市場。
廣州市相關部門表示,今年7月1日零時起一個月內全市將暫停辦理中小客車的注冊及轉移登記,后續各個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額。崔東樹據此預計,這一政策將使全國7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降低2個百分點,8月及以后,每月拉低乘用車銷量增速0.3至0.5個百分點。同時,考慮到經濟增速放緩、汽車銷售淡季因素,乘用車的同比增速數據或在三季度出現低谷,形成車市“二次探底”。
除了對整車銷售的沖擊外,經銷商也將面臨業績大幅下滑的困境。崔東樹表示,目前經銷商面臨庫存壓力巨大、資金鏈緊張的狀況,為了盡早回籠資金,經銷商已經開始低價甩賣,效益大幅下滑。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分會會長蘇暉認為,目前的形勢可能比2004年更嚴重。他表示,盡管終端需求疲軟,但汽車整車制造商普遍對今年的汽車市場制定了過高目標,而且還在盲目發展更多的經銷商網點。去年盡管北京實行限購,但北京仍然增加了22個新銷售網點,而據了解今年底還將新增15至16個網點。
在這種背景下,廣州汽車經銷商或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蘇暉表示,5月底在廣州地區,廣州本田遇到4家經銷商聯合申請退網,說明暢銷品牌在廣州也遭遇了經營困難。而北京限購政策實施以來,目前有近30%的汽車經銷商虧損,中低端汽車品牌經銷商撤離京城市場的趨勢明顯。
多地可能跟進
業內人士分析,廣州限購的主要原因并非為治理交通擁堵,國家對PM2.5數據監測重視或是更主要的壓力來源。出于同樣的原因,今年或許還將有一批城市跟進推出汽車限購措施,進而導致汽車市場長期維持低速增長。據統計,目前廣州全市機動車保有量240.5萬輛、中小客車167.4萬輛、年均增長率達19.0%。而北京2011年初實施限購政策之時,全市機動車保有量400多萬輛。
由于政策出臺時的汽車保有量數據差距懸殊,蘇暉認為廣州在此時出臺該措施更多是迫于改善空氣質量的壓力。他表示,當前國家對各地PM2.5數據的監測與改善十分重視。在今年初北京市政府公布的2012年度為群眾擬辦的35件重要實事中,改善空氣質量被列為年內須完成的“頭等大事”。
廣州也表示,除了道路交通運行壓力逐年加大,城市道路運行車速逐年下降外,機動車保有量和出行量的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大氣污染壓力越來越大。
蘇暉表示,有關部門認為汽車尾氣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城市的環保壓力巨大,廣州或許只是汽車限購的一個開端。
從公安部公布的2011年汽車保有量情況看,大中城市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以上的城市數量達14個,其中北京汽車保有量已達472萬輛。與2010年底相比,合肥、烏魯木齊、銀川、呼和浩特、南寧、西寧、福州、長沙、蘭州、西安等10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增速超過20%,均超過廣州地區。
崔東樹表示,廣州汽車保有量增速并不在全國前列,但汽車工業對廣州財稅貢獻大,想要治理交通擁堵,廣州地區原本可以有很多其他措施。由此似乎可以認為,其他城市的汽車行業財政貢獻遠不如廣州,限牌理由更充足。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產業研究部副處長李偉利認為,廣州一個城市的汽車銷量下滑,對經濟增長整體的影響不大。但與北京不同的是,廣州是一個有影響力的省會城市,其政策可能令其他省會城市效仿。
蘇暉表示,廣州是今年第一個出臺限購治賭措施的城市,但絕不是最后一個。下半年一批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的大城市都有出臺類似政策的壓力和沖動。
在北京限購治堵政策頒布之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曾公開表示,北京限制購買的措施必然會對今后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由于北京市的“示范”作用,北京市限購勢必擴展到其他城市,將對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產生全局性的負面影響。
消費馬車受阻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其對于經濟復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汽車是消費領域的主要商品之一。業內人士認為,廣州汽車限購政策的出臺及其示范作用,對經濟形勢難言利好,其負面影響將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逐步顯現。
李偉利表示,目前盡管個別經濟先行指標有所好轉,但宏觀經濟形勢仍然處于下行區間。為穩增長、調結構,各部門目前對合理的汽車消費仍是鼓勵態度。
具體而言,國家今年出臺了多項政策引導合理的汽車消費。有關部門安排了60億元專項資金補貼支持1.6L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明確了今年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車輛范圍及標準;此外,地方汽車下鄉政策已經先行,業內預計全國性“汽車下鄉”政策有望在年底重啟。
在這種情況下,廣州限購政策的出臺似乎顯得很突然。李偉利認為,如果其他省會城市陸續效仿廣州做法,那么汽車市場低速增長態勢將長期化,對宏觀經濟的負面影響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逐步體現出來。
蘇暉分析,北京市實施汽車限購政策,約使2011年北京市汽車銷量下降40萬輛,影響了約700億元的零售總額。廣州汽車限購政策預計會令廣州商品零售總額減少約300億元至400億元。
四城市汽車限購政策
上海:拍賣車牌
1994年,上海對新增客車額度實行拍賣制度,上海開始對私車牌照實行有底價、不公開拍賣的政策,購車者憑著拍賣中標后獲得的額度,可以去車管所為自己購買的車輛上牌。
上海實行私車牌照拍賣以后,每個月新增不到一萬個新車牌,控制了機動車的增長。由于每個月額度只有幾千輛,致使原本車管所發放的兩塊車牌變得異常緊俏。有資料顯示,從去年11月開始,上海車牌價格已經連漲7個月,最低成交價從45700元躍升到64000元。
自從上海車牌成為最貴的“鐵皮”之后,一些車主轉而前往周邊省市上牌,機動車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門管理難度也在增加,并且滋生異地違規上牌產業。為控制總量,上海有關部門又不得不削減了外地車輛的路權。
北京:搖號購車
2010年,北京市政府頒布《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對小客車實施數量調控和配額管理制度。
《規定》指出,北京市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規定》明確2011年和2012年,北京每年新增小客車的指標都是24萬個。其中,個人指標占88%;社會單位、團體的指標占10%,運營性車輛占2%。
對于普通市民、個人申請者,需要先在北京小客車調控系統上進行申請,通過公安、社保、交通等多個部門的審核后,參加搖號。只有搖號中簽后,才具有在北京新購買車輛的資格。
北京的搖號購車政策控制了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在2010年沒有實施限購時,北京全年新增機動車81萬輛,而在實施限購后的2011年,北京凈增機動車的數量只有17.4萬輛。
貴陽:號牌分類
2011年7月11日,貴陽市政府發布了《貴陽市小客車號牌管理暫行規定》。《規定》要求對在貴陽市新入戶的小客車核發專段號牌和普通號牌,以達到控制車流量,緩解老城核心區交通壓力的目的。
根據《規定》,凡從當年7月12日起購買的吉普車、小轎車等9座以下的載人客車,可選擇“專段號牌”和“普通號牌”兩種號牌上牌。其中,“專段號牌”有入戶限制,需要通過向市交警部門申請,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該號牌可以在貴陽市所有道路通行;“普通號牌”入戶不受限制,但該號牌車輛不能在貴陽市一環路(含一環路)以內的道路上行駛,電子監控設備將全天24小時對違法駛入一環線內的普通號牌小客車進行違法取證,予以處罰。
廣州:配額管理
廣州市政府2012年6月30日發布《關于廣州市試行中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的通告》,《通告》自2012年7月1日零時起試行,試行期一年,對全市中小客車施行總量調控管理。
《通告》規定,在為期一年的試行期內,全市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為做好各項工作銜接,7月1日零時起的一個月內,廣州全市暫停辦理中小客車的注冊及轉移登記,后續各個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額;配置指標的具體辦法和相關程序將于7月底前發布。
廣州汽車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廣州市新車上牌量33.1萬輛,其中列入限牌范圍內的中小客車上牌量為24.2萬輛。也就是說,按照目前的限牌政策,廣州的汽車銷量至少要下降一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