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30 01:37:0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唐強
每經記者 唐強
A股在進入下半年后,資本市場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每年的六、七月份,券商們都很繁忙,因為在這短短兩個月里,他們將推出不同版本的中期投資策略報告。
通過對數十家券商下半年行業研究報告的統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地產、醫藥、新興產業等三大行業最受券商關注。面對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券商能否慧眼識珠?
地產政策有望合理修正
北京住建委網站公布的網簽數據顯示,端午假期前兩日北京全市住宅(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1155套,與“五一”假期前兩日的成交量相比大幅上漲56%,與去年端午節假期前兩日的成交量相比更是大幅上漲289%,太原、南昌、廈門等地也出現樓市成交量上漲跡象。
除此之外,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發改委等6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支持剛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家庭名下無購房的均視為首套房,原則上應給予基準利率下浮30%內的優惠。
雖然上述新政被叫停,但不少投資者對樓市產生的樂觀預期不改,高呼成交量創出階段性新高或意味著樓市反彈機會的到來。
作為支柱產業之一,地產行業對經濟影響巨大。國泰君安認為,地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占GDP的10.3%。不過,隨著地產業投資、銷售數據持續下降,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下滑。2012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從2011年的28%下降到12%,對GDP拉動增速減緩了1.6個百分點。國泰君安表示,目前一線城市略有回暖,但行業普遍仍處低迷狀態,二三四線城市投資、拿地仍未恢復。通過測算,2012年地方政府財政缺口高達4.8萬億元,在財政壓力持續增大的時期,地方有足夠的動力進行合理的政策修正。
也許是基于上述因素,6月份以來,國泰君安、廣發證券、民生證券等眾多券商均在中期策略報告中力挺地產板塊。民生證券認為,今年上半年流動性環境改善明顯,結構性改善有望出現。下半年基建投資速度將較上半年明顯提速,房地產在流動性環境繼續改善之下成交回暖,將傳導至投資拐點。
同時,廣發證券估計城市化率和基礎設施現狀表明中國投資仍有空間,預計全年預算內資金增長30%,帶動基建投資加快。對于下半年的投資策略,該券商建議從地產復蘇和基建加速兩條主線進行配置,其中房地產、家電、家具以及環保水務、鐵路設備、建筑工程等板塊值得關注。
穩增長最主要還要通過投資拉動,因此國泰君安依然看重地產股的投資機會,認為調整則是買入良機,
保利地產(600048,收盤價11.34元)、金地集團(600383,收盤價6.48元)、招商地產(000024,收盤價24.53元)
等龍頭個股值得跟蹤。
但是,今年以來地產板塊已經出現過一波上漲行情,目前板塊個股多屬高位震蕩,投資者應提高警惕。
醫藥板塊將呈現結構化行情
早在6月中旬,乘著《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東風,中藥股持續被資金炒作,佐力藥業(300181,收盤價31.36元)、精華制藥(002349,收 盤 價14.99元 )、 武 漢 健 民(600976,收盤價19.65元)等個股均有靚麗表現。
在股市羸弱的背景下,醫藥板塊再次表現出良好的防御性。通過近期龍虎榜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許多知名游資紛紛涉入醫藥個股,加入搶籌行列。
醫藥股重獲青睞,跟政策面和行業面觸底回暖密切相關。長江證券最新發表的醫藥行業2012年中期投資策略報告認為,2012年醫藥行業利潤增速不會低于18%,全年前低后高,醫藥企業盈利下半年會逐季提升,政策有望回暖。因此看好醫藥股下半年表現,但個股與估值均會分化,需甄別標的。
國信證券的最新策略報告也認為,新醫改“十二五”規劃和2012年醫改任務大框架既已明確,短期內
“醫藥分
開”無法完成,行業競爭方式無根本性變化;此前對市場造成沖擊性困擾的政策 (如基藥招標、發改委降價、醫保控費等)已轉溫和或常態化,最差影響已體現在2011年報和2012年一季報中,未來3~6個月暫無可預期之利空,“陽光型”企業有望強者恒強。
渤海證券在中期策略報告中指出,隨著中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提升,以生物醫藥為主的保健市場將持續增長,且有錢有閑的中老年人還將推動餐飲旅游市場快速增長,由此可以重點關注醫藥生物、商業零售及食品飲料類板塊。
對于未來醫藥板塊的投資機會,東北證券認為,醫藥板塊將呈現結構化行情,建議從兩條主線著手:一是致力于產品創新與產業升級的企業,比如沃森生物、海正藥業、恒瑞醫藥等;二是致力于基層擴張的企業,包括進口替代型、基藥放量型與醫療服務類企業,如科華生物、千金藥業、魚躍醫療、馬應龍、昆明制藥與通策醫療等。
未來公立醫院改革將深化,醫療服務行業將分享醫改政策紅利。海通證券認為,可以關注醫療服務類公司、涉足醫療服務類公司,相關個股主要有通策醫療、愛爾眼科、華潤三九等。
國信證券賀平鴿分析師認為,應挖掘子行業的“陽光型”企業。在化學制劑領域關注高端專科用藥和創新藥儲備企業,龍頭企業擁有高毛利率產品的比重大,后續產品梯隊儲備豐富,整體抵御價格風險的能力強,業績穩定,持續成長。重點關注恒瑞醫藥(600276,收盤價28.71元)、海正藥業(600267,前收盤價17.48元)、華東醫藥(000963,收盤價30.20元)、人福醫藥(600079,收盤價23.19元)。
隨著中報披露的臨近,國聯證券提醒,前期漲幅較大個股將面臨中報業績的檢驗,業績兌現的情況下持續盈利能力還有待觀察,板塊內走勢將出現分化。行業5月份數據將成為判斷行業是否形成趨勢性回暖的重要風向標。
尋覓新興產業潛在機會
除地產和醫藥兩項傳統行業外,國元證券、日信證券、華泰證券等機構還看好新興產業中蘊藏的增長潛質,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新興產業具有傳統產業無法比擬的兩個優勢:一是符合產業導向,并會有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二是新興產業體量小,成長空間大,成長速度快。
政策面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近期國務院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華泰證券認為,該項規劃推出時間為5月底,正是中央大力度部署穩增長的階段。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新能源行業正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亟需政策推動。
日信證券指出,“十二五”規劃之中,經濟結構轉型是戰略性方向,轉型的方向主要在三個方面:傳統制造業升級、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消費升級。
七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從細分行業來看,三網融合、物聯網、智能裝備、鋰電池、高性能復合材料等都是重點發展的領域。
就新興產業而言,節能環保則是社會各界熱議的焦點。民生證券表示,新版《火電廠大氣排放標準》的頒布及《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等重要政策的出臺,均表明污染物減排仍是“十二五”期間環保工作的重心,而火電脫硝取代脫硫成為減排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2014年7月氮氧化物達標“大限”的臨近,火電脫硝工程開工量已有明顯增加,脫硝市場有望成為繼脫硫之后又一千億環保市場。
脫硝市場現狀已十分接近爆發前夕的脫硫市場,且其引爆時點更緊湊,同時競爭格局較為確定,集團背景較強、未來業績確定性較高的龍源技術(300105,收盤價27.29元)及九龍電力(600292,收盤價13.26元)或受到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