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兩中藥注射液陷危機召回監管有機制無執行?

2012-06-27 01:11:45

每經記者 楊芮 吳豐恒 發自北京

繼2006年“魚腥草注射劑事件”后,中藥注射劑安全問題再次陷入信任危機。

昨日(6月2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通告,提醒關注喜炎平注射液和脈絡寧注射液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問題。藥監局建議醫護人員用藥前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特殊人群和過敏體質者應慎重使用。

上述兩個品種均屬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突出且較為相似,嚴重不良反應中過敏反應占比較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喜炎平相關生產廠家,廠家相關負責人認為,因喜炎平總體用量廣,從相對數來說,不良反應仍屬罕見,因此不準備召回。

針對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業內分析師表示,由于絕大多數生產企業規模小,藥品質量難以保證,加之監管也未規范等原因,導致藥品市場混亂。

喜炎平:不良反應突出 廠家不召回

國家食藥監局發布的第48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以下簡稱《通報》)中,提示關注喜炎平注射液和脈絡寧注射液引起嚴重過敏反應的問題。

據藥監局數據顯示,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有關喜炎平注射液的病例報告共計1476例

(單用喜炎平注射液病例報告971例,占65.79%),不良反應/事件主要為全身性損害、呼吸系統損害、心血管系統一般損害、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等。其中嚴重病例49例(單用喜炎平注射液病例報告32例,占65.31%),占整體報告3.32%。病例報告涉及14歲以下兒童患者較多。

同一監測時間段內,脈絡寧注射液的不良反應/事件病例報告1500例,其中嚴重病例報告189例,主要為呼吸系統損害、全身性損害和心血管系統損害等,其中嚴重的過敏反應是其最突出的不良反應。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喜炎平在兒科應用較普遍,常用于治療小兒腹瀉、小兒病毒性腸炎、小兒支氣管肺炎、小兒病毒性肺炎等,目前尚無致死病例。資料顯示,該注射液主要成分是穿心蓮內酯磺化物。

業內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營銷總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喜炎平的銷量一直較大,年銷量近7000萬支。”他注意到,喜炎平注射液于2011年被藥監局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納入監測。而實際上,喜炎平在去年之前就被提示在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時發生過敏反應。

武進中醫院兒科醫生徐益民發表在 《現代預防醫學》2008年第35卷第6期的醫學論文中介紹,江蘇常州市武進中醫院從2003年開始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療上述病癥,取得一定療效,且未發現過敏反應。不過,2006年9月,醫院在使用喜炎平時短時間內連續發生了6起過敏反應,且有2例反應嚴重:該6例患兒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并伴瘙癢,1例最嚴重的住院患兒在靜滴喜炎平后不久即出現精神萎靡、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血壓輕度下降等類休克癥狀。

“6例患兒均用喜炎平(中國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為060601)2~4ml(50~100mg)加入10%GS100ml中靜脈點滴,另外分別予頭孢菌素或克林霉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點滴,發熱患兒均予肌注安乃近或口服退熱劑。過敏反應均發生在輸注喜炎平過程中。”徐益民在論文中這樣寫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喜炎平注射液生產商青峰藥業官網上看到,青峰藥業前身江西青峰制藥廠創建于1976年,喜炎平注射液目前是該公司核心產品,“在全國同類品種中,尤其是在城市市場中市場占有率應該在前兩位”。

官網還顯示,喜炎平注射液是中藥注射劑中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化合物專利)的品種,且是唯一的國家保密品種,目前已在16省進入醫療保險目錄。記者了解到,所謂進入醫療保險目錄,即該藥品費用可報銷。

“喜炎平總體用量很廣,從相對數來說,不良反應應該說還是罕見的。”對于國家食藥監局公布的不良反應案例數量,青峰藥業質量管理部負責人鐘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不準備召回產品。

鐘先生還表示,青峰藥業于2011年即已知道喜炎平注射液被國家食藥監局關注的消息,隨后采取了一定補救措施。至于何種補救措施,鐘先生表示,公司對藥品使用說明書進行了修正,但他未表示曾對喜炎平藥品組分進行調整,“對安全方面的研究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我們的品種主要是用于小孩,以前小孩的劑量我們都沒有規定,后來我們專門做了平衡研究,對小孩的用法用量做了明確的規定,在新的說明書上已經有明確的規定”。鐘先生說。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已經統計的不良反應病例并不能代表全部,可以說(這一)不良反應率還是很高的,參考國外標準,不良反應相對很少。如果有,藥品就會進行召回處理。”

藥監局建議,醫護人員應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用法用量給藥,不得超劑量使用;謹慎聯合用藥,如確需聯合使用其他藥品,應謹慎考慮與此兩種藥品的間隔時間以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問題。

召回、監管機制亟待完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今年以來的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發現,除5月信息通報針對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品種外,其余的生脈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雷公藤等均屬中藥類品種。郭凡禮稱,“中藥注射劑此前一直存在問題。”

據了解,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使用廣泛,但因其成分復雜,易發生不良反應事件,主要包括過敏反應、消化道反應、輸液反應等,從而引發公眾信任危機。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共接收藥品不良反應報告85萬份,比2010年的69萬份增長23%。國家食藥監局評價中心副主任杜曉曦日前分析稱,其中84%的不良反應報告來自化學藥,15%左右是中藥。

記者發現,相關報告中,化學藥與中藥連續3年都是這樣的比例。其中,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在84%的化學藥中占了58%,在中藥中占49%。總的來說,注射劑劑型比非注射劑型的風險高。杜曉曦表示,2011年,食藥監局收到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報告超過6.5萬份,比2010年增長了35%。其中嚴重報告增長了34%,死亡報告基本持平——中藥注射劑安全性不容樂觀。

郭凡禮稱,“國外專家一致認為國內的中藥品種非常不安全。中藥走出國門還需要努力,最基礎的是質量方面,安全性必須過關;而國內相關的召回機制和懲罰措施也亟待改善。”

資料顯示,中藥注射劑在我國已有70年的應用歷史,在心腦血管、抗腫瘤等疾病領域療效顯著。目前,我國中藥注射劑共計141個品種,生產企業400多家。

郭凡禮分析,“國內藥企眾多,但80%~90%都是年銷售額不超過100萬元的小企業,質量難以保證;面對眾多廠家生產的眾多品種,藥品質量監管存在很大缺口;另外,監管并未作到規范等原因,導致藥品市場很混亂,其他生物制藥、化學制藥也存在這方面問題。”

有數據顯示,在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中,合并用藥的占25%。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曾公開表示,過去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的80%甚至90%都是源于不合理使用。

杜曉曦介紹,中藥注射劑加強安全監管,可借鑒國際經驗。在日本,對藥物的不良反應設有監測制度、再審核制度和再評價制度,80%以上的處方需要被監測。在英國,有黃卡制度和綠卡制度,還有藥品公開出版物專門報告藥物的一些不良反應。美國的監測體系則有自愿報告和強制報告體系,在臨床上不斷對各品種進行臨床不良反應監測。

事實上,我國也有相應監管規定。衛生部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第45條顯示,藥品生產企業對已確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品,應當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將藥品不良反應、合理用藥信息及時告知醫務人員、患者和公眾;采取修改標簽和說明書,暫停生產、銷售、使用和召回等措施,減少和防止藥品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對不良反應大的藥品,應當主動申請注銷其批準證明文件。

郭凡禮建議,“要解決藥品市場現存問題,需內外兼修——內部需要整個產業的升級改造;為保證藥品質量安全可靠,外部環境更需要立法,如不良反應嚴重,需要召回,并給予很嚴厲的懲罰措施等。另外,針對中藥材本身也應設立臨床檢驗標準。”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中亦提出,加強基層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健全重點監測與日常監測相結合的監測機制,強化對藥品不良反應的評價與預警。《規劃》特別指出,要健全藥品上市后再評價制度,重點加強基本藥物、中藥注射劑、高風險藥品的安全性評價。經再評價認定療效不確切、存在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品,一律注銷藥品批準證明文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