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藍海誘惑:藥企向“大健康”產業邁進

每經網 2012-06-22 13:15:10

“大健康”是個套兒,延伸產業鏈是“大健康”,豐富產品線是“大健康”,辦醫院、設醫療服機構也是“大健康”。

每經網深圳6月22日電(宋麗 記者 劉興斌)  近日,康美藥業(600518)宣布攜手人保集團成立合資健康管理公司,進一步拓展“大健康”業務領域。

由此,也引發醫藥行業向“大健康”發展概念。據每經記者不完全統計,除康美藥業外,還有紅日藥業、康美藥業、銀江股份、益佰制藥、云南白藥等16家藥企目前正在向該方向延伸和拓展。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大健康”概念頻頻出現不是偶然,而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大健康”是個套兒,延伸產業鏈是“大健康”,豐富產品線是“大健康”,辦醫院、設醫療服機構也是“大健康”。

超過16家藥企已涉足“大健康”產業(小標)

對于“大健康”概念的定義,業界并沒有明確的定義,這是一個比“醫藥行業”外沿更加廣泛的概念。

在醫藥領域內,所謂的“大健康”產業通常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指與人體健康相關的產品,比如說保健食品、藥妝等;另一個是包括體檢、疾病康復等的醫療服務,即疾病預防、養生保健、護膚美容等“大健康”領域。

由此,“大健康”產業也被認為是21世紀經濟的核心產業,是其他產業突破困局的催化劑。

對于“大健康”產業的延伸和拓展,醫藥界已經在悄然布局。

在投建康美中醫院、開辦養生館之后,6月12日,康美藥業公告稱,康美藥業攜手人保資本與人保健康在北京共同成立健康管理公司,意欲向公眾提供健康檢測、健康評估、健康指導、養生保健、就醫服務等方面健康管理服務;同時批發銷售滋補類食品、保健食品、中藥材、中藥飲片、保健器械等健康產品。

這被業界認為是康美藥業正式向“大健康”產業延伸的又一步伐。

實際上,早在在2009年,康美藥業原計劃投資6億元打造康美中醫院,也宣告了“大健康”產業的開始,該項目即將在今年開業。公司一季報顯示,預算投入6億元投資該項目,目前工程累計投入7.76億元。

除了康美中醫院,康美藥業還計劃將主打中醫養生理念的康美人生中藥養生館,在全國大面積鋪開,其主要銷售產品涉及新開河紅參、菊黃茶、加州寶貝、藥酒、蟲草類等產品。

除了康美藥業提出發展“大健康”產業之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涉足“大健康”產業的醫藥企業有16家之多。

其中,云南白藥是積極擴大產品面、開啟健康事業之路的代表,康美藥業則是開辦醫院后又設立醫療服務機構的典型。

云南白藥2011年提出以“產業”為基礎的“新白藥、大健康”戰略,向牙膏、洗發系列和藥妝系列產品進軍。

其中,白藥牙膏已成為云南白藥拓展“大健康”產業的成功案例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白藥牙膏2006年銷售首次破億,2010年銷售已過10億。

在嘗到“白藥牙膏”的甜頭之后,云南白藥還推出洗發系列和藥妝系列的新產品。

對此,分析認為,這些產品也試圖復制白藥牙膏的營銷模式,在快消行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基于云南白藥的大健康戰略布局,猜測公司未來有望向茶、酒,甚至醫療器械等領域發展。

“大健康”是行業發展趨勢?

大多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健康管理仍屬于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國泰君安分析報告指出,健康管理在我國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已有健康管理公司約3000多家,但多數規模較小,且僅涉及產業鏈一小部分,比如提供體檢服務的愛康國賓、慈銘等。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電話采訪時表示,“大健康”產業這一塊是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郭凡禮解釋道,“單純做一種產品,比如說做中藥,中藥跟政策嚴重掛鉤,一旦政策不審批或者嚴格規范了,那整個企業的發展可能就會遇到很大的瓶頸,因為企業是靠這個產品來盈利的。所以現在企業也在想方法,看能不能進入其他領域。”

上海證券分析師趙冰也表示,最近藥企扎堆進軍“大健康”領域的現象是跟產業鏈發展到一定程度有關的。趙冰說,“我國的醫藥企業就是多、小、散、亂,醫藥企業很多,但都很小,很多企業就只有一兩個產品,那么等到進一步往下發展,比如上市之后有了超幕資金,可以做戰略合作和收購兼并了,就開始布局‘大健康’了。”

郭凡禮認為,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是多元化的,“你必須跟著未來的大趨勢一起走,否則很容做死的,所以現在很多企業這樣做,也是出于對未來的考慮吧”。

而趙冰還在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已進入醫療服務投資的大好時期。在中國,醫療服務行業是個前景很好的領域,市場基數大,尚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并具有政策、技術和行業整合等多方面的發展優勢。

趙冰認為,投資醫療服務業的有利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衛生政策支持,國家對醫療衛生的資金已經轉向醫療保險和公共衛生領域,同時放開民間資本進入醫療領域;第二是市場需求支持,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衡,給醫療投資市場提供了投資空間;第三是醫療消費支持,健康觀念轉變與醫療服務的多層次要求使得現有醫療服務不能滿足需求,需要提供多層次、多方式、多品種的醫療服務產品。

對于未來,趙冰和郭凡禮的看法不謀而合,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大健康”領域,單個的企業規模會越做越大。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