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7 01:24:32
國研中心金融所研究員巴曙松:
國際收支趨于均衡狀態,外匯占款下降,也使得實施獨立貨幣政策的空間加大,因為對沖壓力減輕,連續降低存準率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平穩是必然的。同時,監管部門的一些監管措施,客觀上具有強化收縮信貸投放的順周期特征,也應當及時調整。
社科院專家劉煜輝:
這是一個讓某些大宗商品投資者不寒而栗的事實: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煤炭港口庫存已超過2008年年中至年底 (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時的水平。那時電煤價格曾大跌。再考慮到中國今天的杠桿水平,不知有誰能把這么多資產拯救出來。
武科大金融證券研究所董登新:
環保部:不能用他國標準評價中國空氣。評:中國的PM2.5的確不能用西方的標準來評價。因為中國正處在飛速工業化的進程中,而西方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結束了工業化。現在的西方基本上沒有工業污染,而中國正處在高濃度的工業化污染之中。因此,不能比!
經濟學家馬光遠:
中國的房地產,5年之內靠政策吃飯;5年到10年,供求規律開始發揮作用,供大于求將使房地產開始步入低迷;10年之后,家庭和人口結構導致住房絕對剩余,房子將成為最不值錢的東西,房價大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