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05-25 17:26:51
經濟不給力,但是樓價卻閉著眼悶頭向上,香港市民充滿無奈。47.7%的香港市民因無力購買私人住宅,居住在公屋(政府廉租房)或居屋(政府限價房)內,人均住房面積僅有12.8平方米。
背道而馳不健康
“香港首季樓價升5%,同期經濟增長卻只有0.4%,樓價與經濟增長背道而馳是不健康的現象。”5月19日,香港特區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出席香港一電臺的節目時表示,“目前香港的低息環境并不正常,我擔心泡沫化風險增大,希望銀行審慎借貸,市民也要小心留意。”
據稱,特區政府原本估計在外圍因素特別是歐債危機影響下,今年香港經濟增長有1%至3%。“但最近兩周,歐洲政局急速變化,經濟下行風險增加,政府不能完全排除8月份對經濟預測做出調整。”陳李藹倫表示。
經濟不給力,但是樓價卻閉著眼悶頭向上,香港市民充滿無奈。香港1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707萬人。他們頂著世界最密集的天際線,也承受著最沉重的房價負擔。據悉,香港平均房價為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的12.6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47.7%的香港市民因無力購買私人住宅,居住在公屋(政府廉租房)或居屋(政府限價房)內。其人均住房面積僅有12.8平方米。
有網友感嘆,“香港樓市真是病了,病得很重”。
金融體系風險增加
香港樓市如網友所嘆“病得很重”,還是執迷不悟瘋狂炒作?
日前,香港房屋協會公布,為遏制炒家,房協新推出的私人樓盤將僅面向持有香港身份證的申請者。香港媒體指這是“首度引入港版內銷房概念”。
那么目前來看,非香港本地買房者是否成為推高香港樓市供需的主要因素?金管局稱,自2011年7月起,統計數據顯示各大銀行新申請的住房按揭貸款中,申請人主要收入來自香港以外地區的申請宗數約占總數的4%。
消息人士表示,港府自早前針對炒賣活動推出額外印花稅后,炒賣活動已近乎絕跡。但樓價繼續飆升十分“詭異”,這不但令樓巿泡沫再度膨脹,也令金融體系增加風險。
“最近幾周市場氣氛出現變化,主要是受到外圍因素影響所致。”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說。他承諾,若樓價繼續上升,金管局會“根據一貫原則”采取適當措施,要預防按揭質量轉壞拖累金融系統的風險。
“樓價高企不下,銀行風險無疑大大增加。”有香港銀行界人士表示,目前再降按揭成數的空間不大,但可仿效內地向第二、三套房收緊按揭成數,以維持銀行體系的穩健。
緊密觀察未來走向
面對樓價高企,港府一直通過三方面為樓巿降溫,包括中長期增加土地及樓宇供應,短期措施則包括增加交易成本,打擊炒賣活動,以及提高樓宇買賣透明度等。最新一輪的收緊措施發生于2011年6月,金管局要求若住房按揭貸款申請人的主要收入來自香港以外地區,其最高按揭成數需按所適用貸款標準下調至少一成,造成對外地人的“限貸。”自措施實施后,香港房地產市場由去年7月起成交量下跌7個月,樓價微跌4%。
但進入2012年2月起,樓市成交重新恢復暢旺,截至3月底樓價已超過去年6月高位1%。但是,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許多樓盤“有價無市”,樓市瘋狂的狀態讓人十分擔憂。
因歷史、政治及地理環境等原因,香港土地開發率僅有23.7%,用于住宅用途的土地開發面積76平方公里,僅占土地總面積的6.8%。于是,寸土寸金成了香港樓價置身事外的“護身符”,在香港,樓價似乎已經超越經濟規律之外,是永遠向上的。“如此狀態讓政府非常頭痛。”消息人士表示。
“目前香港樓市整體走向仍難判斷,未來幾個月將是關鍵時期,將因應市場形勢推出適當措施監管香港樓市。”5月21日,陳德霖明確表示,樓市是目前香港金融風險的集中區域之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