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0 01:40:5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文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吳文坤 發自北京
伴隨著日系品牌業績的下滑,東芝也未能幸免。根據其最新發布的2011年年度業績報告,盡管實現連續第二年盈利,但受數碼產品市場衰退等因素的影響,2011財年其凈利潤折合人民幣為58億元 (下同),同比下降46.5%。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道,在這樣壓力下,勢必會刺激東芝加速在基礎設施業務上的投入。
根據東芝的財報,“同比下滑”是其主題。數據顯示,2011財年東芝的銷售額為4805億元,同比下降5%;營業利潤為162億元,同比下降14%;凈利潤為58億元,同比下降46.5%。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利潤下跌的“罪魁禍首”來自數碼產品等的經營低迷。數據顯示,東芝的民用電子產品全線受挫。數碼產品部門的銷售額較上一年下降13%,營業利潤虧損45億元。電腦產業的利潤受日元迅速升值以及歐美經營低迷等影響也呈下降態勢。
“日系家電產品當前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停滯不前,競爭力也逐漸減弱。”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洪仕斌表示,當前中國家電市場景氣度下滑明顯,包括東芝、索尼等日本主要電視機制造商也受到影響。
2011年,東芝社會基礎設施業務發展良好。東芝表示,從營業收支來看,電子設備和社會基礎設施部門利潤增加明顯。東芝(中國)負責社會基礎設施的副總裁西川孝志也表示,在東芝的四大業務板塊中,社會基礎設施業務相對于數碼產品、電子元器件和家電,在收益上具有穩定性。
“在傳統電子產品上的潰敗,將促使其加速發展基礎設施相關業務。”IT時評人張書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東芝不會再將傳統電子產品作為其唯一主力陣地了。
作為東芝基礎設施板塊中的支柱業務,智能社區無疑會加強。2011年4月1日,東芝新成立了一家社會基礎設施系統公司,為智能社區的基干業務提供支持并期待社會基礎設施業務在2011年到2013年實現10%的增長。對此,張書樂認為,發展社會基礎事業,東芝的前景在中國。“當前中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東芝在中國市場運用其在日本的技術和經驗,能取得相當好的效果。”
據了解,東芝期待電力等多方面業務均在中國有所發展。在核電方面,目前東芝在中國有4個核反應堆正在建設。輸配電方面,中國的100萬伏輸電項目也將在今年啟動。此外,東芝也希望將汽車鋰電池業務、重離子治癌技術推向中國。
不過,張書樂認為,減少固定支出、增加附加價值是日本制造商過去采用的老辦法,當前東芝在發展過程中也要繼續改良自身,向技術支持型方向發展,“而不是繼續技術輸出和單純的產品輸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