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一季度農產品貿易逆差達114億美元

2012-05-05 00:53:40

 每經編輯|楊芮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楊芮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農業部5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3月,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達到114億美元,在五類主要農產品品類中,谷物進口量增長明顯。1~3月,谷物進口384.0萬噸,同比增長499.9%,進口額13.0億美元,同比增長379.9%。其中,小麥進口112.4萬噸,同比增長344.5%,玉米進口174.4萬噸,與去年全年的進口量基本持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分析稱,“造成農產品貿易逆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實際上是在有意識地增加進口,這與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巨額的外匯儲備、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國外對我國進口施加的壓力等因素均有關聯。”他表示,“增加進口對于促進農產品價格的穩定、增強農產品的保障能力等都有積極意義,目前我國的農產品價格相對比較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比較高,供給應該來說相對較平衡。所以雖然供給增加很快,但還不至于對國內的生產造成非常大的沖擊。”

卓創資訊高級分析師孫光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農產品逆差的加大主要和今年整體需求加大有關,并且和通脹因素亦有關。”據孫光梅分析,“谷物品類中,玉米同比增幅是很驚人的,其3個月的進口量已和去年一年的(量)持平。這主要還是因為國內價格較高,量也不是很大,而飼料用量大有關。而小麥是受到了玉米的連帶作用。”

孫光梅表示,“今年逆差的規模很可能超過去年,并且還會持續存在。從糧食收獲季節來看,小麥是6月份收獲,而玉米是10月以后,這中間的時間都是消耗期,進口量肯定還會增加,逆差也會相應加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程國強日前公開表示,近兩年來,雖然我國糧食供求緊張狀況明顯改善,但是谷物供求品種結構矛盾也將會進一步顯現。稻谷、小麥產需基本平衡,但保持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對于玉米、食用油來講,供求的缺口越來越大。

孫光梅分析,“農產品貿易中,進口量的增大實際對供需平衡有積極意義,適當的進口也并非壞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