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4 01:09:1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國內最大的液化氣經營商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兩年來一直沒有停止南下的步伐,在粵東市場站穩“腳根”后,現在其直指南方液化氣市場核心地帶——珠三角。珠三角一直是中石化、中海油的傳統地盤。
4月23日,昆侖燃氣內部有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昆侖燃氣正在與珠三角相關碼頭運營商磋談,計劃通過合作方式,將部分北方液化氣資源以水運方式引入珠三角市場,合作的具體方式和時間表還未最終確定。
業內資深人士也證實,廣東中石油昆侖液化氣有限公司正與珠三角某碼頭商談合作事宜。這意味著在粵東地區搶占先機后,昆侖燃氣即將與中石化、中海油競爭,謀求珠三角地區的液化氣市場份額。
昆侖燃氣南下搶市場
安迅思息旺能源的分析師稱,昆侖燃氣正與珠三角某碼頭商談合作事宜,后期或建立廣東中石油昆侖液化氣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可能于5~6月投入運營,此事已獲昆侖燃氣及該碼頭相關人士認可。
這是自3年前,昆侖燃氣整合中石油旗下35家煉化和油田等生產企業的液化石油氣銷售業務、化零為整完成統銷后,啟動南下戰略以來的重大一步。
2011年以來,昆侖燃氣利用西北、東北、廣西地區的資源,已經在湖北荊門、粵北韶關、粵東地區及廣西設有銷售點,并以51%的股權控股汕頭市得源燃氣化工發展有限公司,正式落腳廣東。此后,其還成功控股韶關市亮亮液化氣有限公司。
上述分析師稱,昆侖燃氣廣州分公司的建立,將使得廣西資源在維持原有廣西市場的銷售外,原有的海運資源則通過下海正式進軍珠三角地區。
“中石油昆侖燃氣在珠三角沒有碼頭,也沒有煉廠,揭陽大煉油項目建完要到2015年,只有與當地碼頭商合作才可以布局珠三角。”卓創資訊的分析師李建說。
據中宇資訊液化氣市場分析師姜翠紅稱,昆侖燃氣在南方主營船運,更多考慮碼頭庫容與接貨能力問題,碼頭方面對于和昆侖聯合興趣也很大。
目前,液化氣的運輸中,汽車運輸成本遠遠高于水運,汽車運輸平均每車運輸25~30噸,而一艘船的運量則是上千噸。李建說,碼頭運營商經營多年,在當地液化氣市場有一定的份額,昆侖燃氣與其合作將獲得相應的資源。
中石油粵東搶得先機
據統計,2010年,昆侖燃氣液化氣終端銷量為55.6萬噸,從統銷前所占資源量不足全國市場的1%迅速增加到12%,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液化氣經營商。卓創資訊分析師孫潔說,昆侖燃氣正利用其身份優勢搶占西北地區液化氣上游資源,控制中間鐵路物流環節,吞并、組建下游零售銷售網絡,最終實現其在液化氣板塊的行業龍頭地位。
昆侖燃氣南下速度之快,已對中石化、中海油帶來相當大的壓力。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表示,廣東昆侖致力于擴大其在粵東地區的液化氣日銷售量,并將汕頭得源500~800噸的日銷量提升至2000噸以上的日銷售量。而粵東地區(包括潮州、汕頭、汕尾、揭陽及梅州)日需求量不足3000噸,依照此數據推算,廣東昆侖已占領粵東70%左右的市場份額。
據悉,目前中石油旗下的下水煉廠(尤其是大連及錦州)的資源在粵東地區僅發給廣東昆侖,除此之外,廣東昆侖還與其他碼頭搶購來自青島、鎮海及欽州的下海氣資源。昆侖燃氣得源燃氣收購項目完成,加之揭陽煉油廠開建,中石油在粵東地區可謂搶得先機。
昆侖燃氣不斷蠶食液化氣中下游市場,擠占市場份額,無疑給中石化敲響警鐘。去年底,中石化也開始籌備液化氣統銷事宜,但目前尚無實質性進展。
“中石油對液化氣率先化零為整獲得的巨大利潤以及其對市場的沖擊,令中石化對未來液化氣發展可能出現的競爭有了預見性,未來中石化對液化氣產品的統購統銷將不可避免。”孫潔說。
三巨頭市場占有率或變
昆侖燃氣進入珠三角無疑將加劇南方市場的競爭,三大石油巨頭的市場占有率可能發生改變。
姜翠紅說,珠三角地區液化氣以中石化廣州石化為行情風向標桿,影響區域為廣州、珠海、中山等地,當地二級庫基本根據廣州石化價格確定自身銷售價位;中海油惠州煉油廠主要對惠州、深圳、東莞、汕尾等地區價格影響較重,中海油惠州可管輸、下海,銷售方式靈活,其整體銷量高于廣州石化。目前,中石油昆侖燃氣公司以粵北為銷售區域,珠三角市場以廣石化液化氣結算價格為主要參考,煉廠之間競爭在差價合理情況下,會形成正面沖擊;煉廠看重銷售與價格,尚無惡性競爭。
昆侖燃氣的進入是否會引發三大巨頭的價格戰呢?李建表示,由于目前格局基本固定,昆侖燃氣作為后來進駐者,不斷接收北方下海資源,站穩粵東市場,沖擊珠三角,中石油沒有煉廠,但是揭陽項目已經審批,籌備建設。競爭態度上不是很明顯,關鍵看價格。
“大家普遍看重昆侖燃氣與廣石化競爭,不過,昆侖在汕頭之時與廣石化關系密切,兩家惡性競爭應不會太明顯,同樣是國企,正面沖突對雙方都不好。”姜翠紅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