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3 02:00:2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全國流通工作會議估計二季度能開,目前多個部委都在積極籌備。”一位知情人士昨日(4月12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據記者了解,上述會議原計劃在3月召開,延期的原因據稱是部委分歧較大。但上述知情人士說,會議可能要形成一些支持流通行業發展的新文件或者政策討論稿,所以還需要時間籌備。
“現在由國務院層面來協調,會議召開的時間不會拖太久,上半年能開。”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在出口和投資兩駕馬車不給力的情況下,如何激活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尤為關鍵,而在流通環節出臺新政策也已達成共識。在會議籌備期間,國務院牽頭多部委組成專題調研組,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調研。
學界認為,過高的流通成本拖累了國內消費的增長與擴張。數據顯示,2001年及2011年,國內物流成本占了GDP將近18%,而這一比例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僅為8%~10%左右。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全國流通工作會議的召開可能會研究專門的措施。如果出臺新政策的話,將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減少消費者的支出,使消費者有更強的購買力。
在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接近尾聲之時,節能環保產品可能會扛起擴大消費的新一輪大旗。本次全國流通工作會議可能會引導更加綠色、低碳、環保的消費方式,支持低碳環保產品的消費和流通,使相關產品進入流通環節更容易、成本更低。
中金公司報告測算稱,如果稅改和補貼相關政策能夠落實,相關上市公司可增厚利潤最多3%~8%;行業代表企業平均增厚15%;小型企業增厚幅度則可達到30%~50%。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社會管理成本太高是造成流通行業高負擔的原因之一。比如商業網點布局、物流行業政策、商貿用地規劃以及交通運輸收費等環節的管理,分屬于不同部委。這一問題在學界也得到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流通產業研究室主任宋則在其《我國商貿流通服務業戰略問題前沿報告》中建議,我國應仿效美國商務部對商貿主管部門實施大部制改革,對現有相關部委按照精簡機構、合并同類項原則進行歸并重組,以解決目前商品流通成本高于生產成本的體制性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