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5 01:39:4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和物價局加強藥品出廠價格調查和監測工作。通知指出,藥品出廠價格與中標價格差距過大的,建議取消其中標資格。
安邦咨詢醫藥行業研究員邊晨光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發改委此次新規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斷絕藥品流通中暗藏的利益鏈。目前藥品的價格中,除了正常的生產成本之外,還需要打通包括招標辦、醫院領導、醫生等多個利益環節。為了有足夠利益進行分配,抬高藥品的中標價格是藥企的普遍做法,因為中標價格越高,和出廠價之間的差距越大,藥品的操作空間就越大,藥品的銷量就會越好。
河南省一家藥品流通企業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如果發改委的這一政策能夠嚴格執行的話,估計做藥品代理的自然人以及“走票”行為可能會慢慢消失,依托在藥品黑色產業鏈上環節會減少一個利益環節。
不過,記者采訪的多位人士表示,藥品價格是否能夠因此而降低,結果恐怕仍有待觀察。因為企業可以借提高藥品的出廠價而作為應對之策。目前在藥品的定價上,一部分是發改委定價,一部分是企業自主定價。對于后者企業可以通過增加研發成本、營銷成本等方式提高藥品的自主定價;而對于前者,定價機構要弄清楚藥品真正的生產成本往往也很難。
據據醫藥營銷專家楊昌順介紹,高開票、抬高藥品的出廠價目前已經成為不少藥企的應對之策。最近多家培訓公司都專門開設了財務管理課程,很受企業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