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04-03 15:26:41
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上,圍繞今年樓市走向,中外與會嘉賓展開激烈碰撞,探尋房價回歸的“市場底”。
那么,房價還有多大下行空間?
與會嘉賓、成都大學副校長張其佐認為,如果地方政府嚴格執行目前的樓市調控政策不動搖,市場底部最遲將在年底前出現,房價至少還有15%至20%的下降空間。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則認為,經過去年的調整,目前大多數中小城市房價基本合理,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回歸合理會很艱難。
一些與會嘉賓認為,不能忽視“房價合理回歸”過程中的地方政府阻力。“市場底”何時出現,調整程度是否合理,還取決于地方政府會否自行給樓市“松綁”。
“如果成交量回暖和價格止跌兩個指標同時出現,就可以確認底部出現。”楊紅旭說,樂觀地看,今年樓市“市場底”將出現在第二三季度。
但部分與會嘉賓也表示,如果從房價收入比等因素看,房價市場尋底還需要較長時間。
“顯然,目前我國房價收入比和房地產平均利潤仍然過高。”張其佐認為,我國房價收入比應控制在3:1至6:1之間,房地產平均毛利率控制在10%至15%之間為宜。
改革跟進:政策退出應避免新的“報復性反彈”
在調控高壓下,當前樓市投資投機性需求得到有效遏制,正是推行房地產制度性改革的良好時機。
“目前房地產調控效果仍是短期的,短期的需求調控往往壓抑下一階段供給,反而會給以后房價帶來上漲壓力。”張其佐說,調控政策頻繁多變,也會帶來市場劇烈波動。
“既然是短期調控政策,就早晚要退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說,只有制度建設才能“填補”政策退出的空間。否則,樓市調控就難以走出“越調越高”和“報復性反彈”的怪圈。
對于房地產如何深度改革,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雙軌統籌”是解決目前房價過高的重要手段。“政策軌”上的保障房供給是政府要牽頭“托底”;對商品房價,政府不應再用行政手段一味強力干預。“市場軌”上政府應該主要管規劃、管規則、管收稅。
賈康建議,“十二五”期間,一線城市應先后跟進征收房產稅。房產保有環節征稅可以形成多種正面效應,合理激勵地方政府轉變職能,在配套改革中解決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
“2012年是房地產的轉折年。”潘石屹認為,開發商“有錢就能圈地,蓋房就能掙錢”的開發模式已結束。政府應該轉而用稅收政策、貨幣政策調控房地產市場,通過增加土地供應等市場配置資源手段穩定樓市。
今年,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全國聯網、房產稅試點范圍擴大等“制度層面”的改革將加速推進。與會嘉賓認為,考慮到我國城鎮化進程在加快,要避免“過山車”式的房價反彈,樓市改革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暉余、徐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