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7 01:16:3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芮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芮 發自北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3月26日)從證監會網站獲悉,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6大交易所將面向國內外市場公開選聘副總經理。
證監會公告稱,此舉是為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探索建立選人用人新機制,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為交易所創新發展服務。
證監會 “未來10年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也明確提出,將探索實施證券期貨行業高管和員工持股、期權、企業年金等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長效激勵機制,增強行業經營機構核心員工的穩定性,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首席評論員葉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主要是為了引進吸納金融方面的人才,說明中國的金融行業會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但這并不是我們金融企業的首創,因為此前央企副總職位也面向全球進行過招聘,也獲得了比較大的反響。”
首次大規模公開招聘
事實上,早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證監會就一次性從美國、中國香港等地引進20名人才,而2011年證監系統也曾進行過副局級崗位的競聘活動。
在本次選聘人員基本條件中,記者發現,所有選聘職位對學歷的要求均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另外對境外的工作經歷也有相當的重視。工作方向涉及信息技術管理、產品研發及海外業務,將實行任期制,每屆3年,可連任2屆。
證監會主席助理吳利軍近日在有關證券期貨行業人才隊伍規劃的座談會上曾透露此消息。據其介紹,這次選聘是交易所為順應市場發展需要,根據自身的業務發展需求和一線監管工作的需要而進行的。
此外,證監會今年還將面向國內外市場,進一步引進能夠促進監管水平提升和工作創新的中高層次專業人才,這批人才由監管系統共同引進,統籌使用。最新進展是,證監會預計招聘40個職位,目前有效報名人數已達400多人。
葉檀認為,從海外吸納人才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中國的金融行業要有一個大的發展,而且要跟國際接軌,必須有一些人才是比較精通國際市場以及國際市場的監管規則的;第二是因為2008年后國際金融市場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前的金融衍生品專業人才或者監管人才,現在正逢低谷,是一個吸納人才的好時機。
激勵機制亟待改革
上述舉措亦是郭樹清去年年底講話精神的落實。郭在履新證監會主席時曾感嘆我國直接融資占比過低,證券期貨行業的實力與成熟市場相比落后太多。而我國證券市場高端人才匱乏,投資銀行這樣的人才和知識密集的行業,缺乏長期性的激勵約束機制,導致證券公司經營行為、激勵行為短期化,不注重戰略投入,難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現在的情況是,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人才流動很頻繁,之所以選擇跳槽,與薪酬激勵機制有極大關系,很多公司確實在管理上缺乏良性激勵手段。”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上述 “未來10年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提出,要探索實施高管和員工持股等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長效激勵機制,有效緩解人才流動頻繁和流失加劇問題。
葉檀表示,“金融機構副總的招聘是一種試點,這個試點會跟其他的激勵機制相配套,比如與一些薪酬或者股權的激勵機制相配套。當你進入金融機構之后,有一個責權利相匹配的問題,獲得這個權利后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承擔了責任才可以通過股權得到更大的激勵,我想這樣它的激勵機制會更加完善和正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