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吳敬璉:政府過度干預市場致經濟轉型難以完成

每經網 2012-03-25 17:26:12

每經網3月25日廣州電(每經記者 郭榮村 實習記者 胡春暉)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嶺南論壇上表示,政府干預市場使得市場在發揮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的情況沒有完善,甚至有的時候出現了惡化的跡象。這造成的一個后果是,國家提了十幾年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遲遲轉變不過來。
事實上,在中共十四大確定市場經濟的時候,就對市場經濟下了一個定義,所謂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而資源配置的本質就是市場自由競爭形成的價格,它能夠引導資源的自由流動,這種自由流動是由價格所引導,所以它能夠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吳敬璉認為,按照這樣要求來看,我們在20世紀末期形成起來的市場經濟框架還是有很大的缺點。這個缺點的特點跟我們的歷史有關系,就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還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它主要的表現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政府對于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仍然過多,另外一個就是國有經濟的規模仍然太大,而且相當一部分的國有企業具有行政賦予的權力,妨礙了市場的有效性作用。
到了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有關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定,在若干方面,進一步推進市場化的改造,使它得到完善。
“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決定執行得并不好。”吳敬璉認為,有一個很明顯的原因,就是改革進入了深水期,涉及政府官員的權力和利益。另一方面改革有阻力有難度,第三是因為上個世紀改革很成功,日子過得很好,官員一方面要很喜歡自己的權力,另一方面又缺乏這方面的壓力和動力,于是改革就放慢了。
吳敬璉表示,這樣造成的第一個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轉不過來。其實,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問題,已經提出來幾十年了,特別是在1995年制定第9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正式把它寫進了五年規劃中,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型。“九五”計劃因為是在十四屆三中全會大改革的情況下推進的,所以在改革上有所進步。到了21世紀之初,放慢了,改革的缺點越來越突出,加上21世紀最先開啟的城市化的加速,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向舊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回歸。我們想一想,大致上在2003年以后,大規模向資本密集型的產業投資,用這種方式來支撐高速的增長。各個地方都要求走產業的重型化,增加對資本密集型產業的投資,所以雖然要求轉型,可實際上轉不過來,甚至有惡化的狀況。“十一五”就再次規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但到了“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時候就發現沒有轉過來。所以“十二五”在制定的過程中,就把這個議題提到更高的要求上。所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又是“十二五”的主線。“連續了這么多個五年計劃,但是執行得不好。”他說。
造成的另外一個問題,因為權力對市場的干預、對價格的管控,造成了很龐大尋租的蔓延,腐敗的蔓延,造成許多社會的甚至變成了政治上的問題。“所以最近幾年,經濟上的矛盾、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到處出問題。”

責編 吳永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