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3 01:32:1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海關總署上周末(3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604.3億美元,增長29.4%。其中出口1144.7億美元,增長18.4%;進口1459.6億美元,增長39.6%。當月貿易逆差314.9億美元,為近10年來單月貿易逆差最大值。據海關統計,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5330.3億美元,同比增長7.3%。
瑞銀報告稱,將1~2月數據合并以剔除春節時間變化的影響,這段時期的出口額同比增速從12月的13.4%以及2011全年的20.3%放緩到7%左右。從實際出口量來看,我們估計出口量同比增速從12月的2%下滑至1.2%。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表示,造成目前我國外貿增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外貿發展的內外環境總體趨緊,國際上金融危機仍在深化和蔓延,特別是歐債問題已經影響到歐洲消費等,國內則存在各項成本不斷推高的因素影響等。
2月份我國出口增速仍然疲軟,據季調后的環比數據,2月份出口較上月大幅下滑24.1個百分點,進口略升3.2個百分點。
出口急劇下滑,進口略有改善,直接導致2月當月我國貿易逆差達到314.9億美元,為近10年來單月最大逆差。
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說,從拿訂單到生產出口有幾個月的時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訂單減少造成的出口放緩必將延續至第一季度。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副市長、吳江市委書記徐明說,現在寄希望于今年下半年出口能實現“波浪形”恢復,但4月的歐元區國家償債期是近期的一個重要關口,不確定性很大。
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月份逆差的暫時性以及未來進出口小幅回升的考慮,貿易數據不會影響到當前的貨幣和匯率政策。她說,來自美國方面的政治壓力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限制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區間,繼續預計2012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3%,并伴隨更大的雙邊波動。
張小濟分析認為,只要全球貿易保持4%的增長,中國外貿增長就相對比較容易實現;同時中國的加工貿易規模較大,多年來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全球貿易增速。在全球貿易增速不出現大幅下行的情況下,中國保持10%的增長是完全可能的,“2月中國訂單指數增加,美國庫存、生產、消費指數也在增長,這些數據都透露出中國外貿將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轉暖的信號”。
汪濤也說,雖然2月份美國制造業指數和德國指數均略有回落,但仍然維持在較健康的水平,這表明未來幾個月中國的實際出口量應會小幅回升。她認為,“從環比的角度看,最糟糕的時間可能已經過去,我們預計實際出口量增速將在未來幾個月里企穩并小幅回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