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01:28:3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程元輝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程元輝 發自上海
2月24日,國家工信部發布了《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3月9日。在這份新的公務車采購車型目錄中,全部為自主品牌車型,合資企業車型全部落選。
受此意見稿利好因素影響,江淮汽車和東風汽車昨日(27日)股價漲停。該意見稿如同政府給自主品牌企業打了一針“興奮劑”,多家自主品牌企業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均表現出樂觀態度。
但是,行業分析人士對意見稿反映比較平淡,認為該意見稿不夠細化,此外工信部政策能否約束到地方政府采購仍有待觀察。
示范效應明顯
這份關于公務車采購目錄的意見稿由工信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發布,涵蓋25家企業的412款車,涵蓋了汽柴油轎車、多功能乘用車、越野車和新能源轎車四大類車型。
從意見稿來看,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幾乎全部入圍。從汽車集團來看,入圍品牌有一汽集團旗下夏利和奔騰,上汽集團旗下榮威和MG名爵,東風集團旗下東風風行、風神和鄭州日產自主品牌車型,長安集團旗下長安轎車、廣汽集團傳祺等。
多家自主品牌企業表示受到新政策“鼓勵”。東風乘用車公司公關傳播室主任牛跟尚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主品牌一直缺少政策上的支持,這次讓我們造車人感到溫暖。”江淮汽車高層則表態,“盡管實際收益很難判斷,但看到政府在政策上的利好。”
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蔣峻認為,本次意見稿出臺,這說明當下自主品牌的研發能力、制造能力、質控能力以及服務能力等均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政府對自主品牌的認可,會給自主品牌汽車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蔣峻認為,政府公務用車的選擇對于大眾消費者有很強的示范作用,目錄的公示不僅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信任度,同時必然會帶動商務用車、私車市場的繁榮發展,促進自主品牌提高美譽度和市場影響。
汽車獨立分析師鐘師則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刻意見稿出臺比較意外,純自主品牌陣容更是意外,具體效果要到執行層面,前期不要過于樂觀。
自主品牌市場困境
“自主品牌轎車競爭力弱仍然是現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談及自主品牌的生存現狀時表示,“2009年由于受消費政策的刺激,自主品牌轎車的市場占有率上升到30%左右,現在又下滑至27%左右。”
“自主品牌轎車的市場份額,與外資和合資企業相比仍是弱勢。最初是外資和合資在中高端市場,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場,井水不犯河水,但現在短兵相接,所以必須解決自主品牌競爭力弱的問題。”董揚分析。
此次政府正是意在通過 “公務車”采購促進和解決自主品牌車企的競爭力問題。益普索汽車研究總監葉盛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務車新政中規定,“近兩年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而合資企業很難過這一關。他認為,這樣的名單的確令我們很高興,看到政府對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紅旗”卻沒有入圍這份名單,取而代之的是一汽奔騰B50。據悉,未進入采購目錄的原因之一是不符合“在售”條件。
資本市場反應不一
昨日,這針“興奮劑”也促使汽車板塊上市公司的股價上揚,不過收盤時部分公司股價出現回落。江淮汽車和東風汽車漲停,長安汽車的股價大漲5%,上汽集團、一汽夏利、長城汽車和比亞迪等上市公司漲勢一般。
招商證券汽車分析師唐楠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汽車股后期回落主要是市場對意見稿執行的擔憂,工信部發布的文件只是約束中央機關部門采購,是否能約束地方采購仍有待觀察。
葉盛同意唐楠的觀點,“根據政府采購法,地方政府有獨立采購權,可以根據財政和需要進行采購,一般地方政府會照顧本地企業,比如上海本地政府可能會照顧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假如工信部規定只能約束中央,那么對整個龐大的公務車采購影響不大。”
葉盛還指出,一些國有企業并不在采購名單里面,其實國有企業采購也是一個不小的數量。因此,在外界看來,政策很多地方并不明朗,實際影響多大,還有待觀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