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2-15 08:49:06
編者按: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表示,中國當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對這一趨勢要高度重視。他強調形勢越復雜,越要增強信心。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緊密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三大任務,實現外貿平穩較快發展。在2012年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穩中求進”的貿易政策,成為了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在地方兩會上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促進“引資”與“引智”緊密結合
提高自主和“三高”產品出口
天津
《關于天津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指出,天津市2011年對內對外經貿合作勢頭較好。411家外資企業增資額增長78%,億元以上內資項目到位資金占全市的77%,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9家,累計達到150家,國內500強優勢企業達到187家。成功舉辦國際生物經濟大會、國際礦業大會、環渤海區域合作市長聯席會、“津洽會”等大型會展活動165場。我國首部3D動漫電影走出國門,天津鋼管公司赴美投資建廠。
對于2012年天津市貿易發展目標,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志強指出,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大力扶持“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營銷和高技術、高效益、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升一般貿易比重。做強汽車及零部件、科技興貿兩個國家級出口基地。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組織多種形式開拓新興市場。
張志強表示,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積極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重要能源原材料進口。大力推進規劃招商、產業鏈招商,促進“引資”與“引智”緊密結合,引進國內500強優勢企業30家,推動一批新的世界500強項目簽約。深化與資源富集國的投資合作,擴大中高端勞務輸出。加快環渤海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強與內陸地區合作,高標準做好對口支援和幫扶協作工作。(丁 鑫)
完善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稅區功能,建設智能口岸
內陸開放高地基本形成
重慶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此間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基本形成,重慶已躍升成為內陸開放的“橋頭堡”。
黃奇帆說,2011年,重慶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00億美元,增長58%;新增海外投資項目5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接近300億美元,翻了一番多;重慶港成為內陸首個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試點口岸,外地貨物經由重慶轉口的貨運量占比達到32%,國際航空貨運量翻了三番多;加工貿易離岸結算平臺基本形成,結算額達到2011億元,形成稅收45億元。開放的重慶,正以更大的氣魄和力度廣聚國內外資源。
黃奇帆提出,重慶要完善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合保稅區功能,建設智能口岸,提高通關效率;發展保稅物流、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建設貨物集散分撥中心和進口商品專業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設立出口監管倉庫和保稅倉庫;優化“渝新歐”運行平臺和通關流程,支持中國—比利時綠色列車通道項目,切實降低物流成本。加密渝滬、渝深“五定”班列(輪);開辟面向東南亞的貿易大通道,打通連接東盟的物流關節點,實現渝昆緬國際鐵路集裝箱試運行。
對于重慶市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重慶市外經貿委主任王毅表示,重慶已經提前一年完成了內陸開放高地的目標,去年1-11月,全市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外資70.5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4.20%。1—11月,貨物進出口254.8億美元,增幅143.3%,連續5個月拿下全國第一。
王毅指出,截至2011年底,入駐重慶的世界500強已突破200家,總量居中西部第一。以前,人們總認為重慶地處內陸,開放程度無法和東部相比,但現在,重慶卻從開放的“三線”成了“一線”,從內陸腹地變身成為開放的前沿。(丁 鑫)
提升鄭州綜合保稅區功能,建設鄭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
打造無國界中原經濟區
河南
河南省省長郭庚茂在河南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成為河南省歷史上引資總額最多、進出口增幅最大、開放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
郭庚茂指出,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吸引境內外投資者進入現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等領域。深化農業對外開放,重點引進品種培育、精深加工等高技術項目以及畜牧、花卉等高效農業項目。擴大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領域對外開放,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積極承接出口型項目,實現進出口總額400億美元以上。
河南省人大代表、省商務廳廳長李清樹說,直到2010年,在提到進出口時,我們仍為不到200億美元的數字和出口產品多以資源型、初級加工品為主的狀況而尷尬,但2011年這種狀況被迅速改變。
《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綱要(草案)》作為2012年河南省兩會的重點議程,《綱要》中也對中原經濟區在對外貿易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實施辦法。
《綱要》指出,構建對外開放重要平臺。提升鄭州綜合保稅區功能,建設鄭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推動具備條件的地區申報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一批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爭取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如今已成為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基地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后,新鄭綜保區迎來黃金發展期,可全面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檢測維修以及商品展示等業務,預計2012年全年進出口總值將超過300億美元,將處于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前列。
《綱要》還指出,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吸引境內外投資者進入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強與港澳臺、東南亞、沿海地區經濟技術和貿易投資領域的合作。擴大與世界500強、央企等大型企業的戰略合作。(丁 鑫)
繼續擴大有效投入,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
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成內在動因
江蘇
江蘇省省長李學勇作《江蘇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江蘇外貿2011年再創佳績,進出口總額首超5000億美元,達到5397.6億美元,同比增長15.9%。同時,一般貿易增幅高于加工貿易19.9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增幅高于貨物貿易34.6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出口增幅高于傳統市場。
江蘇省人大代表、商務廳廳長朱民表示,一般貿易增幅高于加工貿易,表明江蘇自主產品出口的份額在提升;服務貿易增幅高于貨物貿易,表明江蘇出口由依賴資源優勢,轉向依賴服務和人才優勢;新興市場增幅大,反映出開拓市場的能力在提升。
朱民還同時指出,2011年的外貿形勢異常復雜,迫使我們下更大的力氣“內練苦功,外拓市場”。去年在外貿出口規模擴大的同時,質量也有明顯提升。民營企業、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速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9.2和13.5個百分點,內資企業增速是外資企業的2.8倍;光伏、軌道交通、船舶等先進制造業、新興產業出口增長迅速。對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均在30%以上。
與會代表江蘇省政協委員、社科院院長劉志彪說,江蘇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承接了兩次大的國際產業轉移,成為國際知名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服務貿易的興起,既是產業發展自身的需要,也是外貿轉型的需要。
在出口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報告提出,要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繼續擴大有效投入,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
江蘇省商務廳外貿處分析認為,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會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給江蘇外貿帶來了不利影響。但經過2008年底金融危機的“洗禮”,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已成為江蘇外貿企業的內在動因,其綜合競爭力正逐步增強,應對危機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有所提升。2012年,江蘇省外貿增速相較去年雖將出現回落,但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丁 鑫)
提高小商品的檔次,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外貿轉型義烏先試先行
浙江
2011年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成為國家戰略后,義烏中國小商品城(600415,股吧)交出了全年515.12億元的貿易成績單,同比增長12.95%。連續21年位居全國專業市場榜首。2011年前11個月,義烏實現自營進口額35.9億美元、自營出口32.6億美元,分別增長27.6%和25.7%。
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核心關鍵詞就是“國際貿易”,“義烏試點”無疑成為浙江外貿、中國外貿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塊試驗田和先行區。
參加浙江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對實施了大半年的義烏試點進行熱烈討論。在大家看來,正是“試點”的實施,為義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增加了市場商戶和采購商們的發展信心。省政協委員、省商務廳外貿處副處長高秀玲表示,今年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非常復雜,義烏市場能夠實現平穩較快增長,與“試點”實施顯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有關負責人表示,2012年在外貿轉型發展上,試點除了繼續提升出口小商品的品牌、技術含量外,2012年,還將加大對進口商品館的市場宣傳推介力度。同時,爭取在2012年舉辦進口商品專業展會。
高秀玲委員建議義烏試點要積極推進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以此提高小商品的檔次,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在進口上,義烏國際商貿城的進口館,與寧波舟山的大宗物資交易平臺遙相呼應,可以共同構成我省日用消費品和大宗原材料進口的兩大集散區域。
在浙江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面對嚴峻的出口形勢,必須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確保外貿穩定增長。浙江省代省長夏寶龍表示,要加強出口企業引導和服務,利用出口退稅、信用保險、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等政策,培育提升重點出口基地,擴大自主品牌產品和服務貿易出口,促進出口結構升級。(徐科)
擴大軟件服務外包、文化、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出口
以遼寧沿海經濟帶為發展引擎
遼寧
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王金笛在2012年1月12日在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表示,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959.6億美元,增長19%。其中,出口總額實現510.4億美元,增長18.4%。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完成242.7億美元,增長17%。
王金笛還指出,在2012年實現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5%的目標。
王金笛指出,要進一步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組織好港臺、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活動。并購科技型企業50個,引進海外研發團隊200個。努力穩定和拓展外需,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擴大農產品出口規模。培育一批出口企業,擴大軟件服務外包、文化、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出口。
王金笛還指出,遼寧沿海經濟帶作為國家的發展戰略,沿海六市都要加倍努力工作,都要加速科學發展,都要擴大對外開放,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引擎。要加大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沿海主要港口建設力度,大連港(601880,股吧)集裝箱吞吐量要向1000萬標箱邁進;營口港(600317,股吧)要努力實現吞吐量3億噸;盤錦等四個億噸大港建設要取得新進展。大連要努力發揮好核心城市作用,帶動沿海經濟帶不斷走向未來。(丁 鑫)
重點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加大經濟區、出口加工區建設
江西
2012年江西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顯示,全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59億美元,增長18.8%.實際引進省外單項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2579億元,增長33.8%。外貿出口增勢強勁,出口總額突破200億美元,達到218.81億美元,增長63.1%.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分別達到37.3%和17.6%。
江西省省長鹿心社在報告中指出,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今年江西省力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6億美元。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積極推進設立九江保稅港區申報工作。
鹿心社稱,重點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動對接海內外產業轉移,瞄準國內外有實力的大公司、大企業、大集團,開展有針對性的定向產業招商。力爭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6億美元,引進省外單項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3000億元。
鹿心社還指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深度開發傳統市場,著力擴大新興市場,積極拓展東盟等自由貿易區市場,支持幫扶重點出口企業擴大出口。支持上饒茶葉出口基地建設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優化外貿出口商品結構,提升外貿出口效益和水平。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力爭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增長15%。加強開放平臺建設,繼續推進安全高效的口岸大通關體系建設,加快井岡山出口加工區建設,積極推進設立九江保稅港區申報工作。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表示,我省的出口總額偏小,但增幅喜人,去年出口增幅為中部第一,成為未來拉動發展的生力軍。去年,民營企業已發展為外貿出口“生力軍”,首次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一半以上,這也使得我省對外貿易的結構更加合理,今年的目標毫無懸念的可以實現。(丁 鑫)
加快打造對俄沿邊開放“橋頭堡”和“樞紐站”
對外貿易實現四項突破
黑龍江
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省長王憲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進出口總額實現390億美元,增長50%以上,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對俄進出口額實現185億美元,增長1.5倍。
王憲魁在對2012年黑龍江省外貿發展目標中指出,擴大對外經貿合作,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打造對俄沿邊開放“橋頭堡”和“樞紐站”,積極主動與蒙東地區合作,聯手建設對俄沿邊開發開放帶,力爭上升為國家戰略,促進我省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
黑龍江省2012年外貿新突破主要體現在一下四點:
一是提高國際大通道和口岸通關能力。推進同江鐵路大橋開工,抓好重點口岸固冰浮箱通道建設,努力實現四季通關。力爭開通黑瞎子島口岸,力爭開行哈爾濱直達海參崴“小國際列車”。
二是優化對俄經貿結構。以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和中俄互辦旅游年為契機,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引導加工貿易產業鏈向高端延伸,擴大地產品出口。加快綏芬河保稅區建設,推進烏蘇里斯克經貿合作區等境外工業園區建設,在邊境口岸地區建設3-5家進口加工基地。擴大能源、資源類商品進口,實現落地加工增值。
三是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鞏固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開拓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擴大高新技術、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爭取國家批準建設2-3家國家級外經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30家省級外經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四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資。辦好哈洽會、綠博會、新博會等境內外各類經貿活動,加強與央企合作,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提高合同履約率和項目開工率。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以上,實際利用省外資金增長30%以上。(丁 鑫)
大力開拓新興市場,盡快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場結構
“外貿狀元”面臨考驗
廣東
2011年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為9134.8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6.4%,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5.1%,連續24年摘得全國“外貿狀元”。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數據顯示,盡管廣東省外貿在2011年內屢次刷新單月進出口、出口、進口歷史記錄,但仍難掩增速趨緩的局面,2011年廣東外貿增幅比全國22.5%的增幅低6.1個百分點,廣東與全國外貿增幅的差距在不斷拉大,未來廣東外貿進出口形勢并不樂觀。
分析認為,近月進出口數量指數明顯萎縮,顯示歐美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以及國內經濟的下行風險影響廣東省外貿經濟發展,2012年廣東外貿形勢依然嚴峻。
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表示,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依然是全省外經貿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增長點,增強外經貿發展后勁。廣東要大力開拓新興市場,盡快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場結構;要提高一般貿易高級產品以及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份額;扶持大型民營外貿企業做優做強;還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依托新市場、新產品、新主體和新方式等,加大外經貿的新增長點培育力度。
梁耀文透露稱,廣東正爭取盡早出臺《關于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的指導意見》,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積極開展跨國經營,向本土跨國公司發展。積極培育對外投資中介服務機構,完善信息平臺建設,創新“走出去”的服務促進體系。加強與東盟、非洲、中東、南美、東歐等重點目標市場國家和地區投資促進機構的合作。
廣東省外經貿廳建議對近兩年出口企業新增的一些稅費考慮適當緩征或調低征收標準,以加大對外經貿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建議國家加大對地方電子口岸建設的知道支持,加快推進口岸多方面數據共享。
在不久前召開的省外貿工作會議上,廣東調低了外貿增長預期將2012年進出口增長目標定為7.5%。(徐 科)
鼓勵特色農產品出口,提高傳統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千方百計穩定外需
河北
2011年,河北省外貿克服全球經濟動蕩、需求下滑、人民幣升值及原料價格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全年進出口規模較上年繼續擴大,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實現了“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開門紅。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河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河北省2011年進出口總值530億美元,其中出口280億美元,增長24%。但是外部需求萎縮,外貿出口形勢嚴峻。
對于2012年河北省外貿發展形勢,張慶偉表示,要開拓國際市場,千方百計穩定外需。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加快出口基地建設,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推動原材料出口向加工產品出口轉變、一般產品出口向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轉變,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鼓勵特色農產品出口,提高紡織服裝、鋼鐵、醫藥等傳統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丁 鑫)
2012年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不低于100億美元
對臺經貿合作優勢明顯
福建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外向型經濟取得極大的成就,2011年,福建省外貿在日益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取得了逆勢上揚的喜人成績。據福州海關介紹,2011年福建省外貿進出口實現143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進口507.2億美元,增長36%;出口928.4億美元,增長29.9%。2011年福建進出口增幅明顯高于全國,居十大外貿省市首位,對新興市場和自貿區市場出口首次超過發達國家。今年1月,在全國外貿進出口受春節假期影響平均同比下降7.8%的大形勢下,福建省進出口依然保持平穩增長。據統計,1月份,福建省外貿進出口121.6億美元,同比增長6.1%。
福建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是,2012年福建外貿出口增長10%,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不低于100億美元。
作為中國的重要僑鄉,福建省是最早實施改革開放的省份和與臺灣省距離最近的省份,也是長期受到海內外關注的重點區域。作為臺商在大陸投資最為集中、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對臺一直是福建發展外貿的優勢,至今依然蘊藏著源源不斷的潛力。
當前,福建在對臺經貿合作交流方面有著極大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著力先行先試,在深入實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發揮閩臺產業搭橋機制作用、促進產業深度對接、深化兩岸文化旅游交流等議題在出席福建“兩會”的代表委員中討論熱烈。
多名代表建議,福建省應積極爭取在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設立臺灣地區農產品直銷免稅市場。建議稱,臺灣地區農產品銷往大陸目前還不穩定,時多時少,時有時無,尚未常態化。大部分臺灣農產品雖然品種新、質量好,但本身價格較高,加上進口關稅和增值稅進一步推高大陸終端銷售價,由此直接導致大陸企業的采購積極性不高,影響銷量。在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設立臺灣地區農產品直銷免稅市場可以解決臺灣地區農產品銷售中面臨的困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