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4 01:27:1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陽戈 唐強
每經記者 趙陽戈 唐強
1月12日,超日太陽(002506,收盤價13.57元)大放利好,稱公司一舉拿下“價值”1.1億歐元的訂單,該消息也讓公司股價幾乎以漲停開盤,雖后來股價回調,但最終仍有4.31%的漲幅。同時,大宗交易數據顯示,股東當日卻借機減持套現超7000萬元。而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查閱資料后發現,超日太陽這種“利好+大宗交易”的組合已在近1個月里接連上演。市場不禁要問,利好總伴隨著大宗交易,超日太陽到底演的是哪一出?
利好伴隨大宗交易
超日太陽1月12日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超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于1月11日,與ChinaSolarGmbh簽訂了 《光伏組件供貨合同2012年》,雙方約定2012年度組件供貨量/采購量150MW,其中70MW買方用于銷售、80MW買方用于工程,總計金額約為1.1億歐元。此外超日太陽還預計,若該合同按照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的銷售毛利率17.8%來計算,預計明年該合同可以產生的毛利潤約為1958萬歐元。
受此利好刺激,超日太陽當日剛一開盤就吸引大量資金涌入,開盤不到1分鐘股價便扶搖直上,直奔漲停。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收盤后的大宗交易數據中發現,超日太陽出現了兩筆交易,由光大證券海門長江路營業部和中信建投上海華靈路營業部分別賣出270萬股和320萬股,買入方則對應為齊魯證券上海仙霞西路營業部和海通證券上海南橋營業部。兩筆交易的成交價均為12.11元/股,較當日收盤價大幅折價13.7%。此番出手,賣方共計套現約7144.9萬元。
1個月內曾發生兩起
熟悉超日太陽的投資者或許對于上述“利好+大宗交易”的組合并不陌生,就在近1個月里,類似的情況還發生過兩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2011年12月15日,超日太陽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國家開發銀行將提供融資總量為10億歐元的各類金融產品與服務來支持公司光伏電站項目的投融資與開發等。次日公司即披露該消息,當日公司股價以漲停報收,不過卻有兩筆共計233.09萬股的大宗交易,其中中信建投上海華靈路營業部以12.9元的價格賣出80萬股,而海通證券鹽城建軍中路營業部以11.1元價格賣出153.09萬股。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1年12月20日,超日太陽又發布了一則簽訂重大合同的公告,稱公司于2011年12月15日與CHAORISOLAR株式會社簽訂了總價值為7500萬美元的銷售合同。伴隨著這一利好,當日該股再次大漲4.36%,并發生了6筆大宗交易,共計成交1347萬股。
減持者或為解禁股東
為什么超日太陽總會在利好公布后現身大宗交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問題詢問公司,究竟誰在賣出?但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僅表示,公司限售股剛剛解禁,解禁股東賣出股份并無不妥之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1年11月18日,超日太陽有1.64億股首發限售股解禁,占總股本的31.07%,限售股解禁名單中有24名自然人股東,包括公司現任及離任高管,此次共解禁2852萬股。
據記者統計,超日太陽是在限售股解禁后的第3天(2011年11月21日)就現身大宗交易,至今共計26筆交易完成了4619.9萬股的成交量,交易金額達到了6.44億元。其中,海通證券七臺河大同街營業部、海通證券鹽城建軍中路營業部、中信建投上海華靈路營業部正是賣方主力,三營業部分別賣出937萬股、1066萬股和1147萬股。
由于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流通股東持股數無一人能超過上述股數,那么大宗交易賣方極有可能來自解禁股東。假如同一營業部為同一賣出方的話,在解禁股東中,只有張正權(1349萬股)、蘇維利(1227萬股)、張江漢世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2555萬股)、上海融高創業投資有限公司(1280萬股)所持股份超過上述營業部的賣出數量。不過蘇維利所持股權尚處司法凍結狀態,張正權因是離職高管,根據規定現僅能賣出所持總股份的50%。
由此來看,減持主力來自張江漢世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融高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兩家投資公司的可能性較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