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1-13 13:59:18
對零售商出現的低標高結等問題,外資超市高管們認為從業人員素質差和貨品周轉快所致。律師建議其不應再為錯誤找借口。
每經記者 黎光壽 發自北京
2012年1月11日,長期從事零售企業供貨商維權代理工作的山東元鼎律師事務所律師單正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沃爾瑪、家樂福等多家外資超市高管前不久所提出的問題大多是偽問題,起到轉移矛盾攪混水逃避責任的作用,將真問題掩蓋了。
單正國所指的外資超市攪混水的問題是指2011年12月15日,中國商業聯合會(簡稱“中商聯”)在北京舉行“外資及臺港澳商貿企業新春座談會”時,沃爾瑪、特易購(Tesco)、家樂福等十家外資超市高管通過中商聯提出的多條意見。中商聯網站報道了外資超市高管所提的問題。
外資零售高管認為,中國監管部門對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不要僅僅盯住零售企業不放,要實行全程監管;在零供關系緊張問題上,他們認為零售商在面對極少數白酒供應商的時候仍顯得弱勢;對零售商出現的低標高結等問題,他們認為是零售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差和貨品周轉快所致;對零售企業服務質量差的問題,他們則歸咎于中國的戶籍制度,認為該制度限制了零售企業招聘到更優秀的人才。
外資超市高管認為執法部門應多環節跟蹤
律師認為超市應建立制度把控安全
外資高管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產品質量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他們認為,以發生在上海的“染色饅頭”事件為例,在生產源頭、加工過程、儲藏配送等環節,供應商、生產監管部門、衛生檢疫部門、執法機關以及零售商等各有關單位對事件的發生,都應該承擔各自的責任,而目前這種責任的劃分和界定并不明確,造成了輿論和公眾僅聚焦于零售企業的局面。
這些高管還認為,盡管大多數零售企業對“食品安全”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所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局限于“審查供貨商的資質和證、照等材料”和“發現問題后終止合同”,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問題的發生;而供貨企業規模大小不一、違法成本過低、可以同時或先后向不同零售商供貨等諸多原因,也是客觀存在的對“食品安全”造成威脅的因素。
山東元鼎律師事務所律師單正國認為,從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角度看,盡管產品從生產加工、儲藏配送到市場銷售需要經歷多個環節,但零售企業處在產品銷售的終端地位,若零售企業不能成為消費者獲得安全健康產品的最后一道防線,消費者權益就得不到保障,其應承擔更大的責任。
單表示,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也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零售企業的銷售者責任是不能推卸的。
對外資超市所宣稱的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單認為不符合事實。單正國說,零售企業應該對供應商的產品進行初步檢驗,建立合理有效的檢驗制度,保障進入零售企業的產品質量,但在具體實踐中,并沒有看到跨國超市在質量上所謂的重視,更沒有一套檢驗和曝光體系,也沒有看到跨國超市配合中國的政府部門積極進行檢查的情況,只看到跨國超市通過提高進場費對供貨商進行限制,出了問題就掩蓋和毀滅證據,讓政府有關部門難以取證核查。
單正國認為,食品安全問題中受害者損失往往難以評估,為保護受害者的利益,其損失應當由法律明確賠償單位,可以以違法者的年營業額的百分之幾作為的賠償單位。“例如違法者的年營業額的百分之五作為一個賠償單位,若出現一個受害者要進行至少一個賠償單位的賠償,以此類推,才能起到震懾作用”。
零售業高管認為誠信惡化是員工素質差
律師建議其不應再為錯誤找借口
對于廣受關注的零供關系問題。外資超市高管認為,最近一段時期以來,由于多種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零售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成本上升壓力,利潤空間也被相應地壓縮,長期存在的“零供矛盾”更加突出。從某些特定商品(例如知名品牌白酒)的供求雙方力量對比來看,零售商并不像外界認為的那樣“處于強勢地位”,而是在銷售旺季時常面臨供貨商的“斷供或提價風險”。
單正國認為,從外資超市高管的話來看,外資超市高管對與茅臺、五糧液和康師傅等某些特定商品打交道中并不占盡優勢地位不滿意,但這類供貨商只占極少數,大多數情況下零售商還是處在強勢地位,跨國超市高管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很可笑。和諧零供關系的實現,應從法律層面上加以設置,針對零供關系建立完備的立法體系,規范零售商和供應商的交易行為;行政機關應組織相關人員成立零供矛盾調解平臺,盡量用調解的方式解決矛盾,化解內外資沖突。
外資零售商高管認為,“低標高結”是因為零售業從業人員素質低、部分商品周轉率高等客觀因素造成的,而外資零售商一直在積極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失誤率”,并采取了包括應用先進技術在內的很多措施,但該問題的有效解決,仍需要全行業共同付出更大努力。
但單正國認為,“所謂低標高結的失誤率以及從業人員的素質低下都不應成為零售商誠信出現問題的借口”,“近年來大量曝光的低標高結這并不是商家的無心疏忽,還是有意為之,是零售企業赤裸裸的價格欺詐,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對于從業人員素質低的解決是零售商的責任,零售商完全可以開展培訓課程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解決這些所謂的問題。
外資超市高管認為,最近一個時期,由于勞動力、土地、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的不斷上漲,零售企業承擔著越來越大的成本上升壓力。高管認為,以工資和人員招聘為例,由于各地的保險、公積金等勞動者福利政策,都與“戶籍”直接相關,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零售企業招聘更高素質的“非當地戶籍”員工的自由,使企業只能通過“勞務派遣”的形式來解決。
外資零售高管認為,現行政策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也影響到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同時還影響了企業在培訓方面投入的積極性。由于零售業“勞動密集型”的特點,普通從業者的收入一直低于其它行業,而企業在自己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形勢下,更無法提高勞動者報酬,很容易造成“服務質量下降”的局面。
對部分高管所提出的“戶籍”及其所附保險等福利限制外資超市招聘外地員工的問題,單正國認為,2010年以來,中國職工保險已經實行社會保險隨人走的方式,盡管有些地方還存在保險和公積金與戶口掛鉤的現象,但該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已經不突出了。“勞動力、土地、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是近年來我國所有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不僅僅局限于零售企業,在這種情況下還試圖維持高利潤,與整個大環境不相符,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