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2 01:28:3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1月11日,國家外管局公布了2011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修訂數據。其中,第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大幅上修近一倍,而凈誤差與遺漏項目顯示為負。業內人士稱,中國國際收支一直以來持續“雙順差”,尤其是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在“雙順差”中的占比越來越大,意味著境內機構國內融資環境不佳。與此同時,凈誤差與遺漏項目顯示為負,可以側面窺視出熱錢可能獲利出逃。
“雙順差”結構上現新變化
外管局國際收支平衡數據中,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大幅上修引起了業內的關注。據外管局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第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繼續呈現“雙順差”,國際儲備資產繼續增加。
數據顯示,經常項目順差534億美元,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順差853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03億美元,收益逆差164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49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不含凈誤差與遺漏)662億美元。國際儲備資產增加917億美元 (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其中,外匯儲備資產增加921億美元。
比較兩次披露數據,外管局將2011年前三個季度的經常項目順差從之前公布的1456億美元下調至1412億美元,將2011年第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從之前公布的339億美元上調至了662億美元。
“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余額迅速下降,2010年雖有所恢復,但是仍徘徊在2007年水平,這與我國加工貿易出口的放緩有直接原因。然而,我國資本金融項目順差則連續大幅增加,在雙順差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工行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國際收支“雙順差”在結構上有了新的變化。
“資本金融項目順差的擴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境內機構在境外債務的增加。”渣打銀行全球研究宏觀經濟分析師李煒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
熱錢或存在獲利出逃情況
“2011年下半年,在全球經濟形勢、人民幣匯率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熱錢可能有部分的獲利出逃情況。”北京通達投資李鵬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由于近年中國經濟形勢比較好,總體上熱錢還是流入中國的。但是,從披露數據上分析,可能下半年資金確實是以獲利流出為主。
李煒認為,“在沒有更好判斷熱錢流向的時候,可能從凈誤差與遺漏項目上看更加直觀。按照國際收支平衡復式記賬法,凈差額即被記錄為凈誤差與遺漏項目是指由于統計口徑、數據來源等原因借貸雙方不可避免出現不相等的差值。而這個差值往往是與違規跨境資金流動聯系在一起的。”
在第三季度的數據中,此前含凈誤差與遺漏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為339億美元,而不含凈誤差與遺漏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為662億美元,這也就是說,凈誤差與遺漏的資本和金融項目為負。
外管局方面認為,凈誤差與遺漏為負值可能意味著有一定規模的熱錢流出,但并不完全對應資本流入量,而是一個平衡項目,反映的是統計誤差,可能包括了統計數據來源多樣、某些交易難以全面記錄、統計數據的真實和準確存在一定問題、統計時間和計價標準不一致以及各種貨幣換算產生誤差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