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1 01:20:5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北京
1月9日起,網絡和電話購票可以買1月20日(農歷臘月二十七)的火車票,意味著火車票購買進入節前最緊張的3天。
今年春運,鐵路部門本寄希望于網絡購票、電話購票等嶄新的售票途徑。然而,作為今年春運的一大亮點,網絡購票于預訂1月8日(即春運首日)車票的這一天起即出現問題。
有專家估算,在2012年開始的第一周里,12306訂票網站日均點擊次數已經超過了10億次,網站瞬間訪問量可能達到“世界第一”。而最新的統計顯示,9日當天,網站的訪問量達到了驚人的14億次。
事實上,大量購買需求涌入加上網絡設施的不完善,直接導致鐵路網絡購票系統處于崩潰邊緣,而網絡訂票難的本質依舊是供應量與需求量的不對等。鐵路部門預計,從1月8日到2月16日的春運期間,鐵路日均發送量達到588萬人次,但目前春運客運能力僅為382萬,每天缺口達200多萬人次。
分析人士表示,鐵道部在加大普通客運運輸量的前提下,源頭上應該逐步理順目前缺口太大的供給關系和過于僵硬的定價體系。
需求過大致網購系統幾陷崩潰
“為了一張火車票,在網絡上擠上幾個小時,卻未必能夠成功訂票,那滋味并不比在火車站排隊好受多少。”昨日(1月10日),在又一次經歷網絡購票失敗后,王利(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抱怨道。
2012年春節,鐵道部推出12306網站,進行網絡實名購票,但運行結果還是令急于回家的人們大失所望。
鐵路系統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電話訂票、網絡購票預售期全國統一為12天(含當日),比窗口及代售點提前2天至4天不等。基于此,王利于2011年12月30日成為鐵路客戶服務中心12306.cn的注冊用戶。據鐵路部門介紹,目前該網站注冊用戶已超過800萬。
然而,在向鐵路購票“自助”時代邁進的過程中,鐵道部的配套設備、系統和辦理方法似乎仍有點“拖后腿”。
在1月8日國新辦召開的2012年春運形勢新聞發布會上,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介紹,從1月1日到7日,12306網站日均點擊次數超過了10億次。
據悉,每天早10時至晚7時之間,鐵路客戶服務中心訪問量非常大,瞬間的大數據流引發的“阻塞”是鐵路客服人員面臨的主要問題。
1月3日,12306網站公布了“互聯網購票起售時間”,每天分別在8點、10點、12點和15點放票。但這一舉措更激化了網站與用戶的“矛盾”。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互聯網排名網站Alexa獲悉,鐵道部12306.cn網站近月訪問比例為96.27%,人均頁面瀏覽量達3.48。
有評論稱,訂票網的擁堵,增加了用戶的等待時間和重復點擊量,而不斷的重復點擊又加劇了網絡的擁堵,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高博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網絡購票渠道的出現對購票主體而言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大量購買需求涌入加上網絡設施的不完善,直接導致鐵路網絡購票系統處于崩潰邊緣。
定價體系需進一步市場化
鐵道部的最新統計顯示,當前每天有200萬張票通過網絡和電話售出。僅在上海鐵路局,1月1日至5日的5天中互聯網購票就達到121.7萬張。
胡亞東表示,雖然鐵路部門盡力采取了多項便民利民措施,但由于綜合的和客觀的因素影響,買票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據鐵路部門預計,從1月8日到2月16日,春運期間鐵路將發送旅客2.35億人次,同比增加1352萬,日均達到588萬人次,但目前鐵路的春運客運能力僅為382萬,這意味著每天有約200萬人次的缺口。
“網絡訂票難的本質依舊是供應量與需求量不對等,運輸能力缺口導致任何一個途徑的購票渠道都會遭遇到購票意愿的擠壓。”高博軒表示,“網絡購票依靠的是購票個體網絡與鐵道部的鏈接,但是多環節的不穩定導致購票行為實際上存在不確定性。”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認為,從技術角度解決春運買票難問題非根本之策,源頭上應該逐步理順目前缺口太大的供給關系和過于僵硬的定價體系。
去年12月,世界銀行就曾發文指出,隨著中國鐵路運能在整個運輸市場中的占比下降和債務日益繁重,中國鐵路客運和貨運服務應該考慮采取更加市場化的定價機制。
趙堅表示,國家發改委應該根據不同的行車速度定出相應的最高限價,然后讓鐵道部學習民航系統,淡季打折幅度大,旺季打折幅度小甚至全價,這種靈活性能夠讓市場機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